日前欧盟响应美国的遏华战略,决定对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加征临时关税,这一政治性的决定极大影响了中欧关系。而在德国副总理访华之后,朔尔茨又公开对中国喊话,中欧之间是否能达成和解呢?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工业游说团体年度会议上发言时说,欧盟和中国政府必须在6月底前抓住机会,达成谅解。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在同一场活动上讲话时警告称,如果因欧盟提高关税而引发欧中贸易战,所有人都将是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朔尔茨之所以将6月底作为截止日期,是因为若拖到7月份,欧盟加征的临时关税就将变成永久关税,届时再想要推翻就难上加难了。事实上,欧盟最初之所以选择临时关税,本身也有这一意图,即在遭受广泛的反对之后,可以迅速调整方向。不过,朔尔茨在讲话中仍然选择对华施压,强调如果想在期限之前达成协议,中方必须有认真的行动和进展。

以上便是欧盟对华加征临时关税一事的最新进展。实事求是地讲,欧盟这一举措本身就带有鲜明的政治性意图。而随后,据环球时报报道,中方对欧盟部分领域的产品(如猪肉)展开了强有力的反制,这样才让欧盟内部一些反对加征关税的国家和利益团体开始进行游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具体到德国头上,相较于推进加税的法国、西班牙等国,德国的汽车工业举世瞩目,且德国车企相当大一部分市场份额来自中国市场,其自然明白,欧盟加税导致的中方对等反制,会落在谁的头上。如果欧盟真的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永久加征临时关税,首先遭殃的就是德国汽车工业,中方不可能在自己的产品被欧盟制裁的背景下,积极给德国汽车开绿灯。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占德国汽车巨头奔驰、大众和宝马这三家公司的总销售额的36%。切实的利害关系,才是德国愿意展露这一态度的原因。

不过,在这件事上朔尔茨要求中方“有认真的行动和进展”,这就有些强人所难了。中方合理、正当的出口受到欧盟的无理制裁,这种情况下中方还怎么让步呢?如果中国真的让步,那就相当于,欧盟凭借一纸没有落地的命令,换取了中国切实的利益,这必然不会被中方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合德国副总理访华期间受到的接待来看,在这件事上中方不太可能让步,并且已经准备好了反制手段。论应对贸易战,和美国博弈了多年的中国,自然是更有经验的。至于欧盟是否会在这样的条件下让步,目前来看比较偏向于正面。随着欧盟诸多内部机构换届,逐渐发力的欧洲极右翼势力,势必要展现出不同于前任的政治主张,这是其一;另外近期中方积极同一些欧盟成员国联系,这是其二。双管齐下,欧盟委员会目前受到的压力也不会小。

总而言之,中方对于这一问题的态度较为实际,不怕加征关税,欧盟想打贸易战奉陪到底,不加征关税自然也皆大欢喜。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不是靠补贴补出来的,欧盟强行搞贸易保护主义,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