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近年来,方城县券桥镇立足本地实际,聚焦聚力“五大振兴”,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不断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基础,聚焦聚力产业振兴。立足平原农业乡镇实际,积极落实“藏粮于责”“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的“四藏战略”,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确立现代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思路,券桥等村的蔬菜大棚,冯洼等村的食用菌,券新、好庄、马岗等村的林果采摘,十二里河等村的苗木花卉,马庄等村的牛羊养殖发展成效明显。探索公司绑合作社、合作社绑农户等联农带农机制千方百计促农增收。把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列入工业立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像抓工业经济发展一样抓农产品加工业,河南环福大豆食品有限公司、兆民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立券桥镇电商直播创业园,坚持“政府搭台、市场运作、自主发展”原则,探索“电商直播+农业特色产业+工业产品”发展新模式,帮助群众把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带货变成“新农活”,使优质农产品、工业品搭上“数字快车”,让“好收成”变成“好收入”。

以改善农村环境为抓手,聚焦聚力生态振兴。持续不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强化控尘、控煤、控车、控油、控排、控烧六控措施。落实落细河长制度,常态化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周边和潘河等垃圾治理。进一步完善垃圾治理长效管理机制,全镇共有垃圾中转站3座,垃圾箱236个、垃圾桶8132个、大型垃圾运输车辆6辆、小型垃圾清运车辆159台、洒水车1台、环卫工159名。因地制宜开展农田林网建设和村庄、通道绿化建设。栽植各类苗木50000余株,补植补造乡村道路27公里,农田林网植树14公里。以“四好”农村公路建设为抓手,不断开展国、省道券桥段等环境治理,全面提升全镇农村公路路域环境。

以建强“三农”队伍为支撑,聚焦聚力人才振兴。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精神,把人才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根据农业农村需求建立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五类乡村人才库”,统筹做好人才的引、育、用、留,推介好人才政策、讲好人才故事,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积极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等服务乡村振兴一线。不断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先后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400余人,举办技能考核,200余人领到专业合格证书。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大力营造支持人才返乡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有效促进人才回归、项目回移、资本回流、技术回归。

以夯实基层基础为关键,聚焦聚力组织振兴。围绕争当好支书、建设好班子、锻造好队伍、严格组织生活“三好一严格”内容全面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坚持备管结合、凡动必备、重在管理,对26名村党支部书记实行“选育管用调”全链条、全过程县级备案管理,提升村党支部书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常态化开展能力素质培养,使村党组织书记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获,组织26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县委党校参加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联合举办的全国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视频培训班;参加由省委组织部举办的全省乡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专题视频培训班,镇党委书记带领大家边学习边研讨,结合本地实际消化学习内容、谋划推进工作。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工作,持续深化党员的基层管理“双报到双服务双评议”、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管理,注重把青年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切实加强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服务管理,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的“尖兵”作用。

以涵养乡风文明为重点,聚焦聚力文化振兴。充分发挥以文化人、高台劝化作用,组建券桥镇丰年文化合作社,25个行政村设立文化合作社分社,吸纳券桥镇和埠口村唢呐班、袁庄和马庄等村广场舞队、小营村和韩庙村旱船班、腰鼓队,沈营村舞狮队等,搭建乡村文化合作 社线上交流展示平台,开展乡村文化合作社“乡创美拍”和文化巡演活动;积极对接做好文化下乡活动,2023年组织演出优秀传统剧目12场次, 1.2万农民群众在家门口欣赏到名家名剧的演出。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完善群众自治机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 “一约四会”作用,明确“什么事可办”“什么事不可办”“什么事在什么范围办”,使村规民约从“选择性遵守”变为“强制性约束”。(王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