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飞机在南海见证了罕见一幕,中方海警打出“6·15”之后的“第一击”。然而诡异的是,之前一直跳得很欢的菲律宾军方这次却“一言不发”。

中国在海警3号令开始生效的“6·15”限期过后,在南海维权斗争中打出了“第一击”。美军当天专门从冲绳基地出动多架侦察机到南海现场监视,既是为了给菲律宾的挑衅行径压阵,也试图拍下中方“以大欺小”的画面,却没想到最终见证的是菲律宾方面主动认怂的一幕。事后,一向遵循美国制定的“透明战略”积极向外媒爆料,针对中国打“舆论战”的菲律宾军方,罕见地拒绝对在仁爱礁的最新补给行动受挫作“任何评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菲律宾方面这次显得“无能狂怒”)

那么在仁爱礁附近海域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结合中菲两方通报以及国外媒体报道来看,菲方再次派船企图强闯仁爱礁水域,被中方海警船驱离,这已经是常规操作了。但是与以往每次“强闯行动”受挫,菲律宾官方总是第一时间发布消息“哭诉”不同,这次在事发之后“沉默”了大半天,菲律宾武装部队才发表了一则简短的声明,称:“菲律宾武装部队不会讨论这次的行动细节。”随后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发言人更是声称“我们无法提供有关此问题的任何细节”,甚至强调“这不是菲律宾海岸警卫队的工作”。这就奇怪了,为何菲律宾海岸警卫队不承认参与这次事件?是什么造成了菲律宾方面的“沉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三月经过中方水炮“教育”后的菲律宾船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菲律宾西部军区司令阿尔贝托•卡洛斯自称受伤)

我们可以从中国海警局发布的信息中发现一些端倪: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甘羽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菲律宾方面再次违背承诺,派出1艘运补船、2艘充气艇非法闯入中国南沙群岛仁爱礁邻近海域,企图向非法“坐滩”军舰运送物资,中国海警对菲船艇依法采取了警告拦阻、登临检查、强制驱离等管制措施。注意,“登临检查”是中国海警局官方首次使用的词汇。这说明中国海警很有可能登上了菲律宾船只进行检查,事实中国对主权海域的管辖权。很明显,面对菲律宾方面的“屡教不改”,我方开始对管控手段进行升级,菲律宾方面如果不是吃了大亏,恐怕不会“沉默”的。

在公众的压力之下,菲律宾“国家安全委员会”到了晚上还是发布了一则声明,直接打了菲律宾海岸警卫队的脸,承认是菲律宾武装部队和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实施了这次强闯行动,然而却在中国海警的“拦阻”下失败了,并且指责中方“鲁莽”,进行了“危险动作”,尤其是“撞击”和“拖曳”。这个声明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透露中国执法船只开始采用新战术:拖曳,也就是拖船,拖走菲律宾方面的船。中国海警局则发布声明反驳了菲方的颠倒黑白,指出菲运补船无视中方多次严正警告,违反《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以不专业方式,故意危险接近中方正常航行船只,导致发生擦碰,责任完全在菲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军至少派出两架RC-135侦察机和一架MQ-4无人机前往南海侦察)

事情还在发展,美国驻菲律宾大使卡尔松随后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称,中方的阻拦行动中造成菲律宾方面人员受伤、船只受损。原来如此,菲律宾方面看来吃了大亏:我方“登临检查”,“拖曳”了菲律宾船只,期间发生了“擦碰”,造成了菲方“人员受伤、船只受损”。这个闷亏吃的,怪不得律宾军方这次事后的反应与以前大相径庭。当然,中菲在南海的对峙,中方以水炮驱离菲律宾强闯船只,造成菲方人员受伤船只受损的情况并不罕见,比如今年三月菲律宾运送物资的船只就被水炮冲击得驾驶舱玻璃破碎,当时正在船上的菲律宾西部军区司令阿尔贝托•卡洛斯还自称手指受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驻菲律宾大使卡尔松发帖给菲律宾“打气”)

根据美国给菲律宾制定的战略战术,菲律宾已经在南海实施了很长时间的所谓“透明战略”,就是通过本国和西方媒体的现场报道,再经过画面拼接和伪造信息,不断给中国泼脏水,在国际上把中国塑造成“倚强凌弱”的国家。但是这一次菲律宾军方却没有第一时间发布消息,反而是中国海警首先发布了相关公告。不仅如此,菲军方在回应中方公告时没有提供任何现场画面,更拒绝透露任何与此次补给行动有关的信息。这种前后对比的反差,显示在6•15之后,中菲海上斗争进入极其复杂敏感的阶段,菲律宾方面很可能是吃了哑巴亏还不敢声张,中方的维权则更加讲究斗争艺术,行动升级,也更注重对菲美勾连实施“定向反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方在仁爱礁附近海域的船只)

在菲律宾这次强闯行动之前,西方卫星照片显示,中国已经在仁爱礁附近海域部署了多达22艘渔船和至少3艘海警船。而国际民航信息显示,美国在当天至少派出了两架RC -135侦察机和一架MQ-4无人机前往仁爱礁海域进行侦察,因此美方可能掌握不少一手的现场信息。美国监视中方和给菲律宾“镇场子”的意图毫不掩饰。不过,美国罗斯福号航母已经在这次对峙前几天离开了南海进入菲律宾海,跑得很快。

不论美国如何支持菲律宾,中国海警维护我国主权的决心都不会改变,如果菲律宾屡教不改,我们就适当升级管控措施,看菲律宾怎么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