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农民冒死救下毛主席,毛主席留字条:“等革命成功了,你就拿着这张字条来找我!”但建国之后老农不仅没有赴约,甚至毛主席主动邀请他到北京见面,他也多次避而不见。

故事的开始要从1929年7月底说起。

当时,毛主席在福建上杭领导红军进行革命斗争。但是毛主席因为水土不服等原因,患上了疟疾。

见状,我党领导经过讨论后做出决定,派遣粟裕带领一个连的红军士兵保护毛主席和他的妻子贺子珍转移到永定牛牯扑。

牛牯扑这个地方,我党早前去宣传过革命,群众对红军很是支持维护。在这里,毛主席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安全的环境来休养。

毛主席来到牛牯扑后,化名杨子任,客家话为杨主任。

组织上安排毛主席住在当地农民陈添裕家里。

陈添裕此人,自从永定暴动之后,积极参加革命,参与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同志,对我党十分的忠诚可靠。再加上陈添裕对牛牯扑附近的地形很熟悉,所以组织才让毛主席住在他家。

陈添裕一家人对毛主席的到来很是热情,在日常生活上很照顾他。除此之外,陈添裕见毛主席遭受疟疾的折磨,为他寻求偏方等缓解疼痛。

然而,原本和谐安稳的生活很快就被打破了。

当地土豪张克识见毛主席气度不凡,身边还有士兵保护,不像是普通人,就向敌人秘密告知了牛牯扑住有共产党的重要领导这一消息。

敌人立刻派遣军队前来牛牯扑搜查。

粟裕等人观测到敌方的行动后,立刻和永定赤卫团成员密切合作,阻止敌军前进的脚步。

虽然我方士兵十分英勇,宁死不屈,但是敌我兵力悬殊过大,我方只好一边战斗一边撤退。

在这样危急的时刻,毛主席肯定不能再在这里待着了。粟裕等人商议后决定让毛主席紧急转移到距离他原先的住处十里之外的雨顶坪村。

陈添裕作为赤卫队队员,当即接下了这个任务,让粟裕等人安心在前线和敌人展开战斗。

陈添裕急忙带了3个赤卫队队员来到毛主席的住处,焦急地呼喊他:“杨先生,您快出来,前方有情况,您需要赶紧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陈添裕的声音惊动了正在看书的毛主席。他和贺子珍对视一眼,点了点头。

贺子珍在房间里连忙收拾行李,而毛主席则是和陈添裕商量转移路线。

因为贺子珍当时已经有了五个多月的身孕,行动不便,毛主席和陈添裕决定让两名赤卫队队员架着贺子珍走,让她保留体力。

而陈添裕则是和另外一名赤卫队队员带着毛主席从山路上去往雨顶坪村。

三人越走越急,但是敌人的枪声也越来越近,毛主席的疟疾一时之间发作了。

面对如此危险的情况,陈添裕急匆匆地和毛主席打了个招呼:“杨先生,我背你走。”

话落,陈添裕就将毛主席背了起来,朝前方狂奔。

毛主席看着陈添裕因为背着他而大口地喘着气,以及陈添裕额头一直冒出的汗滴,不忍心:“陈同志,你还是把我放下来吧,我能忍着痛往前走。你背着我太辛苦了。”

听到毛主席的话,陈添裕笑了:“没关系的杨先生。我有力气,你生了病就安心爬着。”

最后,陈添裕背着毛主席跑了10里地,没有被敌军追上,安全到达了雨顶坪村。

毛主席十分感谢他:“多亏了陈添裕同志啊。”

然后,毛主席给陈添裕写了一张欠条,交给他时叮嘱道:“等到革命成功之后,你一定要拿着这张字条来找我。”

等到毛主席等人走了好长时间之后,陈添裕才从他人的口中知道,自己当年救的是毛主席。

毛主席一直在心里记着牛牯扑和救了他的陈添裕。但是建国以后,陈添裕并没有来找毛主席。

1953年,毛主席专门发电报邀请陈添裕来到北京观看国庆大典。

但是,陈添裕的妻子马上要生孩子了,他虽然对毛主席的邀请很高兴,但是他没有办法去。

于是,陈添裕请自己的堂弟陈奎裕代替他来到北京。

毛主席一见到陈奎裕,就笑了:“你不是陈添裕。要是当年是你背的我,我的腿一定会碰到地面的。”

原来,陈奎裕的个头比陈添裕矮小很多,,背不了身形高大的毛主席。

观礼结束之后,毛主席紧紧握住陈奎裕的手,说:“我永远不会忘记在牛牯扑的经历,也忘不掉你们这群可爱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