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建房拆我房?

廊下镇三所联动

解民忧

廊下镇"三所联动"工作室

6月19日上午,当事人向廊下镇"三所联动"工作室赠送了一面写有“三所联动高效便民 尽心尽责为民解忧”的锦旗,并向圆满解决一桩跨度时间长、利益诉求广的疑难案件的调解员、民警、律师表示了诚挚谢意。让我们一起随着小编来看看这面锦旗背后的故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存量建筑难处理

兄弟阋墙难相让

"弟弟的车窗玻璃被哥哥砸坏了啊!?"回忆起该起案件的“肇始”,"三所联动"调解员老周仍记忆犹新。他在案发后第一时间随着民警来到现场,望着满地狼藉,得知当事人甲乙兄弟俩双方房屋连为一体,分家后甲、乙各分得该村39号、40号房屋,后兄甲将39号房屋出售给他人。甲十多年前离异后无固定住所,便在乙所居住的40号房屋旁利用老宅基杂边地建造房屋居住至今,其水电供应都是挂靠在40号弟乙的房屋下,并无独立门牌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初,乙退休后回到村中欲对其40号自建房进行翻造并顺利获批,由于施工期间将切断水电供应,这让住兄甲难以接受,不愿拆除其相邻的无证房屋,工程陷入停顿,兄弟二人由此引发纠纷。期间,乙对甲房屋采取断水断电,甲一怒之下将乙车辆玻璃敲碎,双方矛盾冲突激化。调解员及民警对纠纷双方均开展了法治教育,并就甲故意毁损乙财产的违法行为开展了严厉的批评教育,甲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当场向乙道歉并赔付修车费用6000元。

2

稳定矛盾齐发力

理清需求抓重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该纠纷有进一步激化的风险,廊下司法所联合廊下派出所、驻点律师针对此案启动“三所联动”工作机制,调解员老周会同民警、律师与镇城运办、村居志愿者多次前往实地查看房屋情况,收集房屋基本情况、人员背景、法律政策等各类信息,共同理顺法律关系和权属区分 ,明确了以下矛盾焦点, 一是弟乙坚持要在此次房屋修缮中拆除兄甲的无证建筑,而兄甲离异后除涉案房屋外并无其他住所,其居住需求应得以保障;二是两房屋存在主从关系,翻修过程中势必无法保障另一方正常生活

明确矛盾焦点后,工作人员初步制定了调解方案,形成了通过“角色扮演”和“换位思考”兼顾情理和法理的总体方针。村调解员利用“人头熟”的优势,从“情理”出发对双方进行疏导,同时持续为弟乙疏导情绪;镇调解员与律师从“法理”出发,对兄甲释理明法,并协同为兄甲物色居住场所;专管民警对各方当事人的“出格”言辞与举动开展现场把控,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

3

分期付款保履行

排除障碍促和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理清来龙去脉后,“三所联动”工作室邀请镇拆违办、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镇城运中心先后对该起纠纷进行了4轮调处,经过努力,兄甲的诉求最终转变为请求弟乙补助今后自己在外居住的费用。

案件虽有阶段性进展,但是在补偿金额上仍争执不下。兄甲提出补偿20万元且始终不愿降低价格;弟乙对兄甲提出的金额要求也表示难以接受。

调解员老周及民警另辟蹊径,发动甲方的小辈进行劝说,最终引导甲提出了较为合理的补偿标准。律师会同村居志愿者结合房屋修缮的建造时限要求,劝说弟乙适当提高补偿金额,促成本次调解“一次性”定分止争。

3月31日,经多方努力,双方就该纠纷处理达成一致,弟乙同意补偿兄甲8万元,并且该费用暂时存放在村委会,待甲腾退房屋后付4万元,房屋拆除后,再付清4万元尾款;此外甲的自留地、老竹园土地的使用权归乙所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方签署调解协议书后,社区民警及调解员对已经化解的矛盾纠纷实行跟踪和回访,于4月19日现场见证违章建筑拆除情况,至此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一步,廊下司法所将进一步协同各村居落实矛盾隐患排查化解,充分依托“三所联动”工作机制,积极推动各方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把准矛盾化解“黄金窗口期”,更好将潜在风险止于未发。

供稿:廊下司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