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市为何能实现全市村级集体经济逐年稳步增长,基本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绿水青山作为“村级钱库”,绝对功不可没。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立自治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高位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自治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联系指导来宾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责任单位,自治区林业局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支持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措施的通知》,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聚力推动来宾市村级集体经济总量扩大、质量提升、实力增强。

在自治区林业局的推动下,来宾市有不少行政村根据自身林业资源实际情况,依托林业资源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模式,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截至2023年12月,来宾市的行政村中村集体拥有林业资源的有59个,其中,利用自有资源发展林业产业的61个,利用率达89.39%。同时,还有131个村集体缺少可利用林业资源,便借助外部资源发展林业产业。目前,来宾市的77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

林下种养撑起“半边天”

走进忻城县古蓬镇龙利村,只见滂江河环绕而过,满山翠竹将村庄融入碧海。那满山的翠竹,正是龙利村集体经济的“绿色钱库”。

近年来,忻城县抓住柳州螺蛳粉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以螺蛳粉原材料酸笋为依托,通过实施“退耕还林”“以竹代桉”等工程,大力发展竹林经济、林下经济,充分释放林长制“生态红利”。

利用水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等优势,龙利村瞄准市场,带领群众利用村集体林地种植麻竹,目前新种植麻竹14公顷。

龙利村栽种的竹子成活率高、出笋快,前景可观,成为发家致富的好项目。2023年,村集体采收竹笋3000多公斤,收入约1万元。2024年进入丰产期后,日出笋量最高预计1500公斤,全年收入预计10万元,还能辐射带动周边群众20多人就业。

如何充分挖掘象州县妙皇乡丰富的森林资源?近年来,妙皇乡党委、政府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大力发展古琶茶、甜龙竹、香水柠檬种植,逐渐形成一批“人无我有”“一村一品”的特色农林产品。

妙皇乡古朴村顺势而为,利用集体林地开发古琶茶、甜龙竹、香水柠檬等,通过苗木培育、种植及加工,产出古琶茶、甜龙竹笋干、柠檬干等一批生态产品,并借助妙皇乡电商直播平台线上销售。全年开展直播带货40多场次,实现线上销售20多万元,壮大了古朴村集体经济。

武宣县东乡镇合群村集体资源丰富,通过联合致富带头人成立鑫欣油茶合作社,发展油茶种植及油茶苗木培育销售,为村集体经济增收。

2022年,合群村定点帮扶后盾单位自治区审计厅投入12万元,为村集体建设油茶种植基地浇灌用水柜、育苗基地喷淋等基础设施。为方便运送苗木、肥料等物资,村集体自行投入5万元建设上山索道,以节省运输人力,降低油茶种植成本。村集体现种植油茶约83.33公顷,培育油茶苗木4万株。通过油茶种植和苗木销售,村集体年收入40余万元。

品尝过隆礼“飞鸡”美味的食客,无不赞叹:山旮旯里飞出了“山凤凰”。原来,忻城县新圩乡隆礼村“九分石头一分地”,自然条件恶劣,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一直困扰着历届村委会领导班子。

近年来,隆礼村探索在山林里发展特色产业,尝试在山上放养肉鸡。村民自豪地说,隆礼村的鸡可不一般哦,因酷爱林间飞翔而获美名“飞鸡”。

2023年以来,隆礼村依托山林资源优势发展肉鸡养殖,投入2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资金建设隆礼“飞鸡”养殖基地,引导村民抱团发展,扩大养殖规模,打响隆礼“飞鸡”品牌,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3年9月,基地首批2500羽隆礼“飞鸡”出栏,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

据了解,来宾市相关行政村发展的林业产业,种植项目占50.31%,林下种养项目占41.51%。其中,龙利村、古朴村、合群村、隆礼村等依托村集体自有的林地、林木资源,因地制宜开发增收项目,利用村集体林地发展林下种养产业,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长。

生态旅游兴起“卖风景”

时值盛夏,走进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龙岩村委长福村,只见一棵棵挂满果实的龙眼树分列进村大路两侧,一幢幢农家小院在红花绿树间若隐若现,村民三三两两在树荫下、凉亭里聊家常,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构成一幅人和、景美、产业兴的乡风文明新画卷。

近年来,龙岩村委通过党建引领,与文化建设深入融合,重点打造长福村旅游示范点。以178棵“百年龙眼树”为主线,贯穿滨水休闲、田园风光及特色民宿等主题,依托古典院落、“龙眼树王”等景观,深入开发“长福龙眼羊”万福节、长福村厅堂文化等特色民俗,打造村史馆,传承发展长福村优秀文化。

2015年,龙岩村委长福村被列入来宾市兴宾区“两区一带”农业观光旅游打造示范点之一,投入193万元开展第一期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景区门楼、捉鱼活动场、休闲凉亭、观景长廊等。长福村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建设民宿、园林、乡村振兴展览馆等设施;种植13.333公顷观赏油菜花,吸引游客观赏打卡;依靠民宿楼与龙头企业合作,村集体获分红10万元。

象州县妙皇乡古朴村背靠青山林果绿,面朝田野稻花香,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村庄有72处泉眼,水质优良、水量丰富。依托天然泉水等优质生态环境,古朴村打造玄牝泉、福禄泉、长寿井、桃花溪、秋社文化广场等多处观赏性强的旅游景点,并结合古朴村“社”文化的悠久历史,入选“来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获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广西乡村振兴林业示范村屯、来宾市县级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等称号。

古朴村依托田园休闲、特色民俗及森林生态体验等活动开发相应的观光、休闲旅游产品,吸引大量游客,通过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项目等,从而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益。

近年来,来宾市不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利用优质的生态环境、深厚的人文历史及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等资源,通过整合生态景观、历史文化、民俗节庆、农耕文明等元素,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打造村域景区、农家乐、民宿经济等,为村级集体经济大幅度增加收益。

林业产业激活“一江春水”

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长垌村受制于本村林业资源较少,选择发展高价值高产值的灵芝种植产业。长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分别于2018年、2021年通过租用村民林地的方式,发展林下灵芝种植产业,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2018年,长垌村投资7万元,从外部企业买断灵芝栽培技术,租用村民杉木林地1.733公顷种植灵芝。受益于良好的种植环境、气候、泉水浇灌及专业技术,基地产出的灵芝品质可媲美野生灵芝,售价达400—600元/公斤,为村集体年增收50万元以上。

同时,长垌村延伸灵芝产业链,发展灵芝棒培育及销售产业,通过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为客户提供技术服务,建立加工厂,产供销均由村集体经营,辐射带动村屯群众20多人就业。

此外,长垌村利用地处金秀旅游精品线路的地理优势,与旅行社合作,发展科普、餐饮及购物等游客接待服务,让游客通过参观、采摘、品尝、购物等获得生态旅游新体验,多方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

与长垌村发展新型林下种植产业不同,龙坪村用好本村丰富竹资源,做深做透“竹笋文章”。

近年来,金秀瑶族自治县罗香乡龙坪村立足本村竹林资源,组织人员到柳州、桂平等地考察调研螺蛳粉、竹笋加工厂等企业,深入研究分析,确定竹笋干、湿生产加工线项目。按照“党建引领、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原则,坚持村委党支部主导,党员带头,总结竹笋加工流程,整理出一套“竹笋—脱壳—切丝—发酵研制—调配—复研—杀菌—包装—冷却—检验—成品入库—成品销售”的标准化产销流程。建立起产业化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农产品销售途径的蜕变,通过产业示范带头,激活集体经济发展“动力源”。

依靠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50万元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0万元,龙坪村建成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厂,拥有748平方米厂房3条流水线。加工厂于2021年7月份运营至今,生产销售酸笋成品10余万公斤、干笋成品500多公斤,总产值42.77万元,增加就业岗位20个,带动就业人数50余人,不但有效解决周边村民竹笋加工难、销售难的问题,也进一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

在发展竹笋加工产业的同时,龙坪村还成立了广西金秀大丰收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规范经营农产品加工销售基地,抓好内部经营管理,强化生产技术改造升级,获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许可证》,成功注册“瑶都土特”“瑶叶”“瑶大叔”“圣堂仙笋”等5个商标,为今后产品转型升级,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地处金秀大瑶山的长垌村、龙坪村,不断探索产业带动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依托当地地理位置优势和市场需求,以特色林产品种植加工、生态旅游等为主导产业,持续延伸产业链,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事实证明,来宾市依托林业资源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既有助于农村生产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及林农协作与联合,又有助于林业集体经济组织和经营主体的培育,从而完善农村治理体系。此外,还能更好地增强林农集体行为意识,为林农收入的持续增长拓展新路径。

2022年4月,自治区林业局首次与自治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与村级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各合作方在国储林林下发展中草药种植、林菌培育、林蜂养殖、林下养殖等,实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

在自治区林业局的指导引领下,来宾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成功经验,为如何充分利用林业资源和提高村集体收入提供借鉴,将对进一步优化来宾市乃至整个广西依托林业资源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王勇 蒋林林 杨雨婷 王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