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旅游旺季将至,为持续提升旅游景区基本服务,除XX、XX等,旅游景区已全面取消预约要求。”这是最近这两天的热门新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标题其实是个病句。

旅游景区的基本服务是什么?是以游客为中心,让游客的需求和期待得到满足,但一个比肩继踵、挥汗如雨的景点,能满足游客旅行的基本需求吗?

得益于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备和低廉的交通,现在坐火车一百多元就能到千里之外。高铁的出现,更是大幅节省了人们的时间,可以说当下人们外出旅游出行的成本是整个旅行中成本最低的。 交通的便捷, 直接导致了景区的人流量 暴增,以前人们可能要花上一两天计划一个景区的旅行周期,现在一天甚至半天就能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移动互联网的碎片化阅读方式又无形中影响了了人们的各种生活习惯, 以至于萌生了“旅游特种兵”这种现象:年轻人白天各大景区旅游,晚上就到车站或列车上休息,第二天立刻换一个景区继续打卡。 很多人去景区没有了过去的闲庭信步,少掉了细细品鉴,打卡成了一些人的旅行方式,他们到了景区走马观花,直奔标志性景点,高举手机拍拍照就算游玩完毕。

他们对这些景区爱过、看过、走过,就是不曾理解过。

这种打卡式旅游,影响很多认真旅游的人。比如说博物馆吧,去过北京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知名博物馆的朋友都知道,这些博物馆的票有多难预约。

很多人来这里是真心想学习的,想对照书本上的文物,在这里加以验证,加强对历史和文化的认知。通过观看更多的文物,还能够开拓眼界,增强学习的兴趣。对于这些同学们来说,预约到的机会真的很难得。他们能够在知名的展品前一看就是半天,这其实也是博物馆的意义所在。但是更多预约进来的游客完全是为了打卡,相信你也见过不少博物馆里这样的游客:他们走进来只是为了猎奇,看到稀奇古怪或者很大的展品走过去拍张照就走。

他们拍照完回去后会再仔细鉴赏吗?恐怕还没有看到他们朋友圈的好友看到照片后观看的时间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博物馆里的打卡人

中国人的骨子里已经刻画了李白走遍大江南北的的浪漫,每个人年轻人的梦想计划都少不了走遍中国风景名胜。

可是相对人口的的密集,精品的景点是那么的匮乏,特别是一些不能移动的自然景观或固定文物无法复制,在景区人气爆棚,又想保障旅游体验的现实下,预约是最好的方式:

2015年,原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到建立景区门票预约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游客能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让自由行变得更方便。你坐在家里,提前订好票,请好假,然后不慌不忙到景区验票进去参观,比以前匆忙赶到景区现场,入口前乌乌泱泱几百号人临时赶到再买票、验证,结果好不容易进去都花了一个小时,效率和体验要好太多。

对游客来说,预约制可以可以分散客流,避免人满为患影响体验,同时节省排队购票时间等。对景区来说,门票预约制度能够提升景区品质、保护旅游资源,更能通过大数据加强景区的精细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下正值旅游旺季,一些地方打着 提升旅游景区基本服务的旗号 ,反而 取消预约制, 破坏游客旅行体验, 置景区资源保护于不顾的事实,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希望这个假期到免预约的热门景区旅游的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安全是所有的前提,别人的眼里只有钱,你的眼只能有你自己。

不盲从、看世界,从现在开始

珍爱老桃,顺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