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在外征战几十年的开国少将尤太忠,在得到中央的批准后,回到河南信阳故乡探亲。

结果尤太忠一回村,就看到自己多年未见的哥哥在村口要饭,再看看身旁满面油光的当地干部,尤太忠忍不住大发雷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尤太忠13岁就参加红军,为革命事业早早地离开了家乡,作战风格勇猛,是我军著名的悍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均作出突出贡献。

在外革命的这些年里,每每听到老家河南遭灾,尤太忠内心总是痛苦万分,担心母亲、担心哥哥,却又放不下革命工作,只能强行按捺心中的担忧和思念。

一直到1959年,在解放军高等进修学院学习的尤太忠,收到一封来自河南的家书,信中提及母亲病重,生活困顿,希望尤太忠回家看看。

尤太忠着急万分,立即和学校请了假,拿了200元积蓄,登上回家的火车。

望着窗外越来越熟悉的风景,尤太忠反而有些近乡情怯了,这么多年没回来看望母亲,母亲是否会怪罪他?身为儿子却没能在父母膝下尽孝,尤太忠越想越愧疚。

自古忠孝两难全,正是像尤太忠这样的革命先驱,放下个人情感,一心投身革命洪流,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县委干部早早地来到车站迎接尤太忠,还准备专车护送尤太忠回乡。

这么多年没回来,本以为家乡会建设得越来越好,没想到人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太忠一路走来,随处可见衣衫褴褛的乞讨者,小孩子穿着破烂的衣服,光着屁股在街上跑,老百姓脚上连双布鞋都没有,光着脚走来走去。

尤太忠越看越心痛,回到陈岗村以后,村口趴着几个乞丐,向路过的行人乞讨,其中一个留着大胡子、衣衫破烂的中年男子,吸引尤太忠注意,越看越觉得对方眼熟。

“哥?”

尤太忠试探性地问道,趴在地上的男子抬头看了一眼尤太忠,立马激动地站了起来,哽咽着问道:“忠娃子?”

听到这句话,尤太忠立马抱住了中年男子,原来这个男人就是尤太忠的亲哥哥!

哥哥立马拉着尤太忠回到家里,这么多年没见,母亲苍老了许多,此刻正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尤太忠愧疚万分地扑倒在母亲病床旁,哭泣着说道:“娘,儿子回来了,儿子不孝啊!”

在尤太忠的关照下,县里安排医生来为母亲治疗,还准备丰盛的酒菜招待尤太忠。

尤太忠看着那一桌子大鱼大肉,再看看身边大腹便便、满面油光的干部领导们,愤怒地说道:“信阳的老百姓都要饿死了,你们还在这里大吃大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完这句话,尤太忠就气愤地离开了,将自己带来的200元分给村里的乡亲们,将信阳的情况如实报告给中央,那些不顾民生疾苦的领导干部,都得到了应有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