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天津港连续开通了三条京津冀地区直航北美洲、南美洲东海岸和中美洲的集装箱航线,货物贸易加速流转。而直航对我们百姓来说,感受最深就是舌尖上的美味了。比如,巴西西冷牛排。在40天的海上跋涉中,这些舌尖美味一直待在白色冷冻集装箱里。这些集装箱在转运中,冰鲜货物的保鲜也是无缝衔接的。

天津海河传媒中心记者 马也:我现在就在天津东疆综保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这个基地是2020年投入使用的。冷库的十多个进出货通道,已经停满了大货车,里边正在忙碌地装卸作业。其中,很多辆都是从太平洋码头运过来的,正在拆箱入库。漂洋过海的牛排,是如何新鲜送达京津冀百姓餐桌?今天在这里,我们就用三个关键词来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大”,首先是库容量大。通过航拍画面我们看到的这些白色建筑,就是集中的冷库群。包括天津港周边的冷库在内,天津现在有大规模冷库50多座,库容总量超过250万吨。每年,全国有三分之一的进口冷冻肉品从天津港上岸,在市场上售卖之前,就是存放在这些冷库里,它们也被叫做城市冰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座大冰箱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能储存货物两万多吨。这个“大”除了库存量大,还指周转量大,今天早上到现在,就已经有50多单货送去了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个关键词就是快。为了保鲜,这些牛肉要尽快送到零下二十摄氏度的货架区存放。这么多的货,但现场的工作人员还不到十个人,谁来干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是这些长得像家用扫地机一样的机器人。依靠冷库后台系统和每个托盘上的条码信息,无论是牛羊肉,还是帝王蟹、大对虾,都能在两分钟内,在库区32000多个格子中,精准找到自己的位置。相比人工,作业效率提升了1倍。储存快,运输快,最大程度地锁定了食材的鲜美。进口牛排从送进冷库,到端上餐桌,还要经过加工、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这就要说到最后一个关键词,全,指的是产业链齐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产业,可能您会觉得离咱们生活比较远。但其实,如果您现在拿出手机在网上下单买一块牛排,可能一会儿就能收到了。在这背后,就是冷链进口贸易、食品加工、仓储物流、生鲜电商等等,多个上下游企业的通力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距离我们两公里左右的一座新建冷库里,新增了整块牛羊肉切割分装的作业线,到港的牛肉,最快当天就能摆上您的餐桌。眼下,东疆综保区已经聚集冷链产业链企业600多家,天津正不断将港口“硬核”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