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十位大将中,粟裕排第一,徐海东排第二,黄克诚排第三,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陈赓却排在黄克诚后面。

提起黄克诚,很多人都难以想起具体的功绩,知名度也远远不如陈赓,黄克诚凭什么排在陈赓前面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曾3次重用黄克诚,对黄克诚信任非常,在主席眼里,低调的黄克诚有着常人难以发现的闪光点。

黄克诚是我军难得的军政双全人才,1948年,天津解放前夕,毛主席点名黄克诚出任天津市委书记,主管天津事务。

天津是中共接管的第一座大城市,我们缺乏管理大城市的经验,能否治理好天津直接联系着北平能否和平解放。

傅作义盘踞在北平,就等着看中共如何接管天津、治理天津,手段太软弱,肯定压不住城内的反动势力,手段太强硬,势必会引起反动派的反抗,也难以让傅作义放心。

所以说,黄克诚治理天津,不仅事关天津的未来,还牵动着北平的命运。

1949年1月15日,天津正式解放,黄克诚带着军管会干部进入了天津。

进城之前,黄克诚就已经给每位干部都安排好了任务,进城以后大家各司其职,迅速前往各自负责的部门接管工作。

黄克诚安排得井井有条,不出一个礼拜,天津的生产秩序就稳定下来,开始战后重建工作。

傅作义看到天津的状况后,终于同意和平解放北平,毛主席高兴极了,将黄克诚叫来身边,夸奖道:“黄书记有本事啊,不仅拿下了天津,还拿下了傅作义的心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处理好天津的工作后,毛主席又让黄克诚去接管湖南。

湖南作为毛主席的故乡、革命摇篮,对全国有着至关重要的政治作用,湖南的发展事关全国民生大计,毛主席第二次将重担放在黄克诚肩膀上。

黄克诚去了湖南后,加大力度剿匪,稳定民生,之后又在湖南推行改革,推动农业、工业发展,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黄克诚带领湖南人民为前线送去大量物资,极大地支援抗美援朝事业。

1952年,黄克诚又被组织调回北京,第三次接受主席任命,出任副总长,后来黄克诚还出出任过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等重要职位。

在新中国的第一次授勋大典上,黄克诚被授予大将军衔,排位第三,仅次于粟裕和徐海东,足见黄克诚贡献之大。

毛主席和党中央认为,平天下的功劳和打天下的功劳一样大,即便黄克诚的战绩不如陈赓出色,但是他为天津、北平、湖南做出的贡献,远非常人能比。

“特殊年代”里,黄克诚因为林帅的原因遭受迫害,他并没有因此就打击报复林帅,后来还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特意为林总正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绝对的客观公正,有人称呼毛主席为“毛泽东同志”,黄克诚知道后,立马纠正道:

“我们对毛主席的感情,就是客观公正的,是不掺杂任何个人利益的,是一种高尚的信仰!革命年代里,没有人比毛主席更高明、功劳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