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中国货币那些事儿

事情要从3000多年前的商朝说起。老金是个种水稻的,唯一拥有的就是大米,他不管想要什么,都得拿大米去换。但是人们无法确定,是用一袋大米去换一只鸡划算,还是用一把铁器去换一只鸡划算。伟大的劳动人民经过无数次思考和实践,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同一个“东西”交换,并且明码规定所有要交换的物品都等于多少“东西”,这个“东西”就是经济学上说的“一般等价物”,也是中国最早的货币——贝。

远古时期:贝币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天然海贝,可上溯到夏代,商和西周时已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这是一种大海里贝壳,一面有槽齿,被货币学家称为中国货币的鼻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周时期:铜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天然的贝壳作为货币渐渐供不应求,于是出现人工贝币,有石贝、玉贝、蚌制贝、骨贝等。到了商代晚期,出现了用铜制成的金属贝,铜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秋战国:四大货币

春秋战国时期,贝币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进入金属铸币的阶段,形成了以诸侯割据为特色的四大货币体系:楚国地区的蚁鼻钱、黄河流域的布币、齐燕地区的刀币、三晋两周地区的环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汉时期:半两钱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各国旧币,将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法定货币,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中国古货币的形态从此固定下来,一直沿用到清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汉时期:五铢钱

汉武帝时,收回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面文“五铢”二字,重如其文。五铢钱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也是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隋唐时期:开元通宝

唐高祖武德年间铸行“开元通宝”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而开创了唐宋以后以“文”为单位的年号,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朝时期:交子

北宋时期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的出现,是古代货币史上有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朝时期:元宝

元代,白银使用更加普遍,不仅作为交易媒介和流通手段,民间更多地开始以银来标价记值。银量被铸为一定标准的银锭,从元朝到元年间开始,银锭自名“元宝”,这是中国称银锭为“元宝”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朝时期:通宝

明代以白银作为法定的流通货币,一般交易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白银和铜钱组成了货币主体。但明代初期曾用钞不用钱,后改为钞钱兼用,以纸币为主,明代只发行一种"大明宝钞"纸币。明代所有钱币统称通宝,忌用元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朝时期:方孔钱

清初,康、雍、乾三朝的货币体制基本沿用了明代的银、钱(方孔钱)并行制度,但白银作为通货已成定势,朝廷官府的收支基本用银,很少用钱银两成为财政收支的货币单位。清乾、嘉两朝后,欧洲货币与金融体制进入了中国,银元冲击了旧式银两的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于民国时期流通一系列纸币、铜元、银元等货币,1914年北洋政府推出国币条例,确定以银元为中华民国货币;1935年,国民政府开始发行法币。期间各个省份、军阀,割据政权也发行了自己的货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建国以后,人民币成为国家的法定货币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发行人民币以来,历时73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而逐步完善和提高,截止到2021年,已发行五套人民币,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