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6月24日消息,为全面加强我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和修复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国家林草局编制了《候鸟迁飞通道保护修复中国行动计划(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将90%的候鸟迁飞通道关键栖息地纳入有效保护范围,形成较为完善的全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网络等目标。

据统计,我国现有鸟类1500余种,占世界鸟类种数的13%,是世界上鸟类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全球有9条主要候鸟迁飞通道,其中4条经过中国,分别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中亚迁飞通道、西亚—东非迁飞通道以及西太平洋迁飞通道。

计划提出,到2030年,将90%的候鸟迁飞通道关键栖息地纳入有效保护范围,形成较为完善的全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网络。迁飞通道上的关键栖息地生境质量明显改善,基于自然的栖息地适应性管理体系初步建成,关键栖息地候鸟数量保持稳定或有所增加,多元共享的全国性鸟类及其栖息地调查监测体系基本建成,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站点布局更为均衡,80%以上的候鸟种类得到有效监测。保护候鸟、人鸟和谐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爱鸟护鸟的社会氛围全面形成,推动我国由全球候鸟保护工作的参与者向引领者转变。

同时,提出迁飞通道保护网络建设、关键栖息地修复、调查监测能力提升、人鸟友好等4项主要行动举措。

编辑 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