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和《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的要求,推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建立以“共育标准”为载体的育人体系,解决校家社协同育人中的实际问题,构建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校家社共育工作体系,以“深化标准研究,提升共育质量”为主题,2024年6月19日,2024年重庆市新时代校家社协同育人研讨会在重庆市谢家湾学校顺利召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研讨会由重庆市教育评估院主办,九龙坡区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教育评估研究会、重庆谢家湾学校承办。出席会议的有重庆市教育评估院书记、院长刘云生,九龙坡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政府教育总督学於茜,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重庆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等领导。会议由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副院长胡方主持。来自全市各区县教委(教育局)分管家校共育的负责人、教研员、专项课题单位、重庆市教育评估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家校共育专业委员会的代表,以及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小学领雁人才培养人员团队共计53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标准研制:完善现代教育高质量共育体系

会上,刘云生院长以“标准引领:着力提升校家社共同体育人能力”为题,作了重庆市中小学(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标准、家长学校工作标准、重庆市新时代家长教育能力推荐标准等三个标准(研讨版)的研制说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要研制“三个标准”?首先是贯彻国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组织2023年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合作、同向发力,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共同办好教育强国事业。落实总书记指示,需要标准引领。刘云生院长认为,建设高质量共育体系需要校家社共育标准支撑,落实校家社共育政策需要校家社共育标准导向;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需要校家社共育标准赋能。其次是顺应国际趋势。刘院长认为教育全域扩展加速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坚持把教育放在全社会宏大的场景、场域、系统中来审视;二是关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组成学生成长的教育社区生态群;三是重视校家社协同构成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链条”。综合来看,国内外都越来越重视以标准引领提升校家社协同育人质量。最后是基于现实需要。监测发现校家社共育存在目标错位、能力不足、机制松散等“迷航”现象,需要标准牵引。

标准内涵:助力质量领跑 推进共育提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怎样理解“三个标准”基本内涵?首先要把握三个核心理念。刘院长指出,校家社共育系列标准研制,一是坚持学生发展为本。标准引导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以育人为使命,培育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三方协同出发点和归宿。二是能力建设为基。标准提升引领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三是协同育人为要。学校家庭社会共生协同育人机制:体现有理想、有情感、有温度的社会关系和组织运行模式。其次要厘清三维内容框架。三个标准具有互补性、协同性、目标一致性,但又各有内容维度特点,校家社共育工作标准具有“总”揽性,从共育保障、共育实践、共育资源、共育成效四个方面提供指引;家长学校工作标准从组织管理、师资建设、课程开发、组织实施、工作成效五个方面规范家长学校工作,架设起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共育连心桥,用专业培训的“线”将三方联结起来;家长教育能力推荐标准则聚焦亲子教育能力,从家长角色成长力、亲子关系沟通力、亲子教育胜任力三个方面,给家长自我成长提供专业性建议。三个标准共同构成了校家社共育支持体系的核心框架,共同为三方共育赋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最后是读懂三类重要指标。校家社共育工作标准突出共育(决策、实施、课程、研究)质量;家长学校工作标准突出组织、师资、课程、实施规范,保障有效;家长教育能力推荐标准突出亲子教育能力提升。

标准使用:提升校家社共同体育人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标准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如何运用“三个标准”?刘院长根据运用标准主体的不同类型和层级,分类分层给出了使用建议。首先是家长——用标准科学育人,家长可对照标准自我诊断,基于诊断自学成长、持续提升,做合格家长,争取成为优秀家长,科学育人;其次是学校——用标准协同育人,在深入解读标准基础上实现标准的校本转化,运用标准诊断自评,改进共育和家长学校相关工作;第三是区县——用标准规范管理,加强培训宣传,制订区域落地方案,开展自评实践,推动区域建立校家社共育工作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区域协同育人水平;第四是市级层面——用标准监测认证,可组建校家社共育工作标准研究队伍,征集重庆市校家社共育工作标准实验区、实验学校,召开家校共育标准专项课题中期交流会、研讨会等,发现标准运用案例,推广典型经验,适时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校家社共育质量认证、家长学校认证,探索家长家庭教育能力认证。

最后,刘院长特别强调,标准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校家社共育、家长学校、家长能力三个标准也不例外。希望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科研机构一起协同研究标准、推动校家社协同共同体建设,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不断完善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全面提升共育质量,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贡献。

此外,本次会议还邀请了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吴重涵教授,就学校如何重新认识家庭教育做了专题报告,为与会者提供了深刻的启发与思考。九龙坡区、丰都县教委,重庆谢家湾学校、永川红星幼儿园、两江新区礼嘉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开州区汉丰第四小学校、綦江区赶水中学等单位就校家社共育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分享,丰富了我市在家校共育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

附件16.17研讨版.pdf

转自重庆市教育评估院

转载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