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高素质队伍,让中华文明故事“传起来”。练好“内功”,不断夯实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队伍,同时深化媒体与高校各领域合作,加强传播规律研究,建强国际传播后备军。广交朋友、团结和争取大多数,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让人人都成为中华文明故事的讲述者,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文化大合唱格局。讲稿字数:1489字,党课ppt页数:7页,教案授课时长:5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的文明,创造了众多璀璨夺目的文化成果,书写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中华文化扎实之根脉、醇厚之积淀,滋养着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创造、新发展,给我们的文化自信打下了最深厚的历史根基。要准确把握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和当代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造福世界。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这是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的迫切需要。当前国际舆论场的博弈交锋,很大程度上是话语之争、叙事之争,必须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另一方面,这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推动文明相通、文化相融,拉紧各国人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精神纽带,才能更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强化技术赋能,让中华文明故事“炫起来”。认真落实“用得好是真本事”要求,积极运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加快深度融合发展,努力把“最大变量”变为“最大增量”。中国日报强化“文化+技术”赋能战略,加强探“元”工作室建设,依托虚拟数字员工、数字文创产品等项目,利用元宇宙、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以及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着力构建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文明传播体系。把握受众思维,突出沉浸式体验,推出更多结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考古中国”、“文博中国”等数字场景的国际传播精品,让中华文明更加可触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