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讲:“督脉畅通,大病不来”,中医古籍中也曾记载:“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病在骨,焠针药熨”、“病在骨者取督脉”、“病虚寒者药灸之”。长蛇灸是中医特色治疗方法,有激发经络气血顺畅、平衡阴阳、防治虚寒性疾病的作用,是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的瑰宝之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神奇的长蛇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督脉与督脉灸

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体表出曲骨穴,向下过会阴部,向后行于尾骶部的长强穴,沿人体后背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督脉灸又被称为铺灸、长蛇灸、火龙灸,是中医传统艾灸的其中一种,是将督脉所处穴位清洁干净,在人体脊柱正中线撒上特定色调的中药粉,再将鲜生姜捣成碎末平铺于后背,然后再放置艾绒或者艾炷,进行灸疗。具有温补督脉、平衡人体阴阳、温通气血、强壮真元的作用,对脊椎疾病的治疗效果优越,被称为“灸中之皇”。进行督脉灸不仅能够避免口服药物对肠胃的刺激,而且还会避免部分人群对针灸治疗的恐惧心理,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

二、什么是长蛇灸?

长蛇灸,又称铺灸、蒜泥铺灸、火龙灸,是一种传统的灸疗方法。它是目前灸疗中施灸范围最大、一次灸疗时间最长的灸法。主要是在后背督脉,也就是脊柱上进行艾灸的一种方法,通常取穴在大椎至腰俞间的督脉段,可以全段或分段进行。在艾灸的过程中,会在艾灸部位覆盖一些药物,如附子、蒜、姜等,以增强疗效。因为其形状像蛇,所以被称为长蛇灸。

长蛇灸具有补益脏腑、温补督脉的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细胞免疫和抑制体液免疫的功能。现代医学中,长蛇灸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冒、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遗尿、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病症。

三、长蛇灸怎么操作?

长蛇灸的操作流程如下:

(1)患者俯卧,露出脊背,先给以背部经脉推运三遍,而后点刺大椎、定喘、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脾俞、肾俞等穴。

(2)手蘸姜汁在背部擦一遍,以防患者突遇凉的姜泥感到不适,之后在背上沿脊柱撒上一层督灸粉。

(3)铺姜泥,沿脊柱铺姜泥,从大椎一直铺到腰骶部,宽6~8厘米,高1.5~2厘米,两端用卷成条的卫生纸围起来,以防姜汁溢出。

(4)把艾绒捏成三角形放到姜上,底宽3~3.5厘米,尖高3~3.5厘米,从头端到尾依次点燃,待燃尽无烟时稍停3分钟,再在原艾灰的上面放第二遍,如此共灸3遍。

(5)盖毛巾被保温20~30分钟第三遍燃尽后,把余火压灭,用旧报纸折叠成宽12~15厘米的长条覆盖在姜灰上,报纸上再用塑料薄膜盖上(防止污染毛巾被),而后盖上毛巾被,保温20~30分钟。全部结束后,让患者喝一杯热水。

四、长蛇灸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1.适应症。

(1)适用于经脉贯通部位的疾病治疗,包括:颈椎、胸椎、腰椎和骶部局部的疾病,比如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腰肌劳损等。

(2)治疗肺腑虚寒性疾病,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慢性鼻炎、慢性肠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腹泻、阳痿、不孕不育等。

(3)能够治疗长期疲劳、怕冷、容易出汗、焦虑、容易感冒、失眠、肠胃功能紊乱等。

(4)能够改善阳虚、气虚、痰湿和瘀血体质。

(5)妇科疾病: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痛经、宫寒、经行泄泻;男科疾病:前列腺增生、阳痿、早泄等。

2.禁忌症。

(1)各种实热证比如发热、咳血、小便深黄、肺部感染、大便干结、支气管扩张等疾病都不适合使用督脉灸。

(2)阴虚火旺、湿热过于严重的患者也不适合。

(3)现在皮肤过敏、皮肤破损的患者以及重大血管疾病、精神病和血压波动较大的患者也不能进行督脉灸。

(4)孕妇、哺乳期的妇女、经期的女性和幼儿不能使用督脉灸。

(5)关节畸形,不能长时间俯卧的患者。

(6)合并糖尿病、肾脏和造血系统存在原发病、装有心脏起搏器的人群。

(7)患者处于过饥、过饱、醉酒状态下不能进行督脉灸。

广西桂林市中医医院 张喜娟/文

责任编辑:李雅琴 李硕然

医学审核:姜峰

出品人:杨中兴胡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