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域广袤,国土面积达到了960万平方千米,其中囊括了多种地形,岛屿、山脉、盆地、平原,这种复杂的地形限制了城市与城市间的沟通。

为此我国便开始通过铁路、公路的发展让人们实现远途行程,火车、客车自此诞生。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火车的技术不断发展,速度更快的高铁随之出现。

汽车技术的提升则让我国居民汽车的保有量逐渐提升,因此乘坐这两种交通方式出行的人数便逐渐减少,我国一些地区的公路客运甚至出现了一车拉两人的窘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客运站因为入不敷出纷纷倒闭,但是那些舒适度差、速度缓慢的绿皮火车却依然存在。

这便让很多人产生了疑问,同样是我国“古老”的交通工具,为何客运站会倒闭,绿皮火车却没有被取消呢?绿皮火车的存在到底有哪些作用呢?

我国初期发展的交通工具

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中,客车和绿皮火车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国的火车发展于20世纪中叶,当时为了能够发展我国的经济,便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铁路建设,自此之后我国各个地区的铁路网络开始扩张。

绿皮火车便成为了连接城乡、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交通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我国的火车被老百姓亲切称为“绿皮火车”,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火车大多被涂装为绿色。

这类火车最早的型号就是21型客用列车,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列车,也彻底让中国铁路摆脱了依赖进口的局面。1953年第一辆21型硬席卧车诞生,更是我国铁路的重要阶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22型客车诞生,它的保养和运营成本较低,票价也十分亲民。

因此很多位于边远山区、小城镇和村庄中的居民,都会乘坐这趟列车出行。当时很多下海经商的人,出城和返回家乡,乘坐的都是这类车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绿皮火车之外,客运大巴也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也同样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客运大巴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交通工具,它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初期。当时的客运大巴是由外国卡车底盘改装而成的交通工具,设施十分简陋,但却是连接城乡的重要工具。

1969年中国的客运大巴迎来了重要发展,由于人们出行需求逐渐提升,我国20多家工厂开始生产长途客车。

十年的时间里我国长途客车数量便达到了27858辆,也让其成为了我国的重要交通方式,让铁路运输面临的压力得到了缓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客运大巴促进了区域间经济的发展,不少农村地区的人能够带着自己的货物到城市中售卖,为低收入的人群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他们也能将城市中的铁盒饼干、奶糖买回家中,加强了地区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客运大巴仿佛已经被人们遗忘。随着铁路运输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人出行会选择乘坐火车,这也让很多地区的客运站面临倒闭的命运。

客运站正面临倒闭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