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汽红岩汽车有限公司的制造厂房里,一辆重型卡车正“蓄势待发”——它被“选拔”为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车辆之一,很快将被运往儋州洋浦开展试点工作。

6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按照《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有关工作安排,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确定了9个首批进入试点的联合体,其中由上汽红岩汽车有限公司和上海友道智途科技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将在儋州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试点运营测试——这也是9个试点联合体中唯一的智能网联货车试点联合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友道智途科技有限公司投入的智能重卡,将在儋州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上海友道智途科技有限公司供图

儋州进入试点名单 七月将迎来“聪明车”

“目前汽车正处于生产安装环节,预计在7月投入少量智能重卡在儋州洋浦进行初步测试,到2025年,将投入约50台智能重卡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试点运营。”车辆使用主体上海友道智途科技有限公司市场策略与解决方案总监蔡文山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什么是智能网联汽车?常见的说法是“无人驾驶汽车”或“自动驾驶汽车”。根据定义,智能网联汽车搭载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融合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

作为上汽集团旗下的商用车智能驾驶科创公司,上海友道智途科技有限公司储备了大量行业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共有200多台智能网联货车在全国20多个场景进行商业化测试运营。

自动驾驶分为L0级到L5级,分别对应“应急辅助、部分驾驶辅助、组合驾驶辅助、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共6个等级。“在儋州的试点运营将以港区外L3级、港区内L4级为主。”蔡文山介绍,智能重卡搭载智驾系统,具备跟车、编队、超车、封路绕行、无保护左转、多车汇入汇出博弈、窄库位泊车、定点精停、红绿灯识别、道闸识别等丰富的自动驾驶功能。

“洋浦产能正在逐步释放,运力需求增长空间很大。”儋州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发展局办公室主任李奇表示,经相关专家对申报城市港口辐射情况、政府承接能力等方面的评估考量,儋州成功入选试点城市。“智能网联货车能很大程度上提升运输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李奇举例,在如今繁忙的洋浦港,货车装卸货都需要排队等候,有时司机甚至需要在车上等待十余个小时,很不方便。

“一辆车需要两三个司机,每个司机都要长时间待在车里排队,人工成本高,效率低,而且但凡出现走神、疲劳驾驶或操作失误,就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如果用上智能网联汽车,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蔡文山说,可以用3个词概括智能网联汽车的优点:降本、增效、安全提升。

“就像现在我们开车时路上的‘绿波带’,能通过信号控制来确保车流到达该路段的每个路口时‘正好绿灯’。”蔡文山介绍,通过“车路云一体化”,货车在起点就能了解到路况、终点车况等,最大限度提升通行效率。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让道路更“智慧”

“我们将做好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店小二’,一方面为企业试点工作提供保障和便利,另一方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道路智能化水平提升。”李奇说。

根据实际情况,此次试点运营范围为洋浦港及其周边区域,场景包括港区堆场转运和园区周边社会道路。“一期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线路从洋浦港到洋浦石化工业园区,总共是15.3公里。”李奇介绍,2025年将实现企业部分运输业务智能驾驶运营。

为了实现此目标,今年,儋州将对这15.3公里道路进行路侧网联化改造,包括每个路段点位毫米波雷达、视频、边缘计算设备及路口服务等内容的建设,实现道路通信设施、视频监控设备、交通信号灯等智能互联。

改造完成后,这些路段将变得更有“智慧”,和“聪明”的智能网联汽车结合起来,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路侧改造开工时间预计是今年10月,我们要做的就是确保协议可以互认,端口可以共享,这样改造后的路段不仅可以供智能互联汽车行驶,还可以运用于管廊巡检等。”李奇说。

“企业投入的智能重卡均为新能源汽车,为此我们还将在试点路段新建1座智能充换电站,与原有的充电站一起为这些‘大家伙’提供电量保障。”李奇介绍。

根据规划,2026年至2027年,智能网联汽车试点运营项目将进入第二阶段,试点线路扩充至洋浦港到王五工业园的70公里路段,将实现企业集装箱自动驾驶运输服务。

李奇坦言,试点工作并没有那么简单,“目前我们已经倒排工期,列出了16项任务,在了解智能网联汽车运营的商业逻辑后,通过试点进行摸索,为联合体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目前,儋州已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明确智能网联汽车推广应用的目标、重点任务和路径,正筹划连同省级部门出台相关支持政策,鼓励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产品的测试、研发、应用和推广。此外,儋州还将根据智能网联汽车试点运营的实际情况,推动地方性法规落地与实施。

数字化赋能生产线 推动产业智能升级

工厂外,自动驾驶的智能重卡将行驶在道路上;工厂里,智能生产线、智能平台等持续运行——在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这样的智慧化图景在儋州正逐步成为现实。

在澳斯卡粮油公司的工厂车间,工人很少,原料处理、精炼、包装……从油菜籽到成品油,多条自动生产线“一气呵成”。

位于洋浦经济开发区保税港区的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食用植物油、植物蛋白和磷脂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工以及国内外产、贸、销为一体的综合型粮油加工企业,2023年该公司加工原粮90万吨,总产值达47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加工项目生产线。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通讯员 张雯 摄

该公司打造的智能工厂,利用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企业云等技术,创新应用智能化自动管理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可视化监控平台等,实现工厂的数字化、智能化。

近年来,儋州不断推动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已推动实施海南炼化基于5G网络“三化”智能项目、基于精益管理A+系统的制浆造纸数字工厂等一批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澳斯卡粮油公司的智能工厂正是儋州智能化转型的生动缩影。

除了生产,该公司储运、销售、物流、财务等板块都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极大程度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提升其管理效率。

此外,海南炼化建立集产、销、存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实现智能化作业、销售发货的全过程管控等。国家管网集团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管理公司海南LNG接收站开发智能巡检平台,在工作效率、经济效益、人员管理效率等方面较人工巡检作业均有明显提升。

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人工智能、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成为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城市,是儋州以智慧港口、智慧物流等场景加快推进海南省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的具体体现。

如今,儋州正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要素赋能传统产业,促进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海南日报那大6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