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生活时,我简直无法想象离开城市的便利设施,我的生活会有多糟糕,可当我真正离开城市之后,我才意识到那些并不是我无法割舍的东西,我可以不去电影院也不用去餐馆,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我就能拥有我想要的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完女人转身带着自己的孩子和水桶,来到沙滩上采集被海水冲上来的海草,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荒野家庭。

丈夫希格 是一名数据分析师,妻子叶琳 是一位小说作家,两个人一周就能赚到普通人一年的收入,他们本应该成为社会的精英人群,在大都会里享受金钱带来的便利和快乐,然而他们却离开了城市,来到荒无人烟的阿拉斯加北极圈,一家四口人挤在一个不大的蒙古包,过起了远离喧嚣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这个蒙古包的建成,两人经历一段非常漫长而艰险的旅程。

1999年,希格和叶琳在美国西雅图相识相知,并于2003年结婚,婚后他们逐渐厌倦了城市里的生活,想要寻找一片僻静之地,最后两人一起辞掉了工作,收拾好行囊开始向北前往希格的故乡,塞尔多维亚。

他们徒步跨越了6400多公里,从西雅图一路走到了塞尔多维亚,全程依靠双脚行进,不搭乘任何消耗能源的交通工具。

他们在激流中划过橡皮艇,在寒冷的雪山上滑过雪,彼此约定好每天都要完成至少26公里的路程,像这样走了一年之后,2008年6月,他们才终于走到了塞尔多维亚,并决定在此处定居下来。

他们用在西雅图工作时攒下来的积蓄,搭建了如今的这个蒙古包,和外观一样,蒙古包的内部看起来也非常朴素,里面没有什么特别精美的家具,室内最多的遮挡物是一些窗帘,没有自来水 电话和电视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时要自己动手砍木头来当柴火,水源来自地下的水井,屋外是分开的洗衣房和厕所,同时他们还有一个菜园,里面种植着各种蔬菜。

由于当地天气寒冷,番茄被种在了窗台上,生活基本可以自给自足,只有每周一的时候,希格会去数公里外的杂货铺,购买一家所需的基本生活品,他们并没有完全与世隔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蒙古包高处安装的天线,保证他们可以连接网络,而用电就是这一家的最大支出,这样的生活状态大幅度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成本,每年只需要不到7000英镑。

和夫妻俩一起居住在这里的,还有他们的两个孩子,大的名叫卡特迈今年3岁,小的名叫莉图雅今年只有1岁。其实最开始两人并不打算要孩子,因为他们还想要继续徒步旅行,体验各种荒野的生存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在一次冒险中,他们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想法,那时候两人正在在跨越一个冰湾,暴风雨突然降临,他们被裹挟着远离了岸边,险些撞上了冰山,他们在冰面上被困了5个多小时,差点冻死在了上面。

从经历生死之后,两人认真思考了要不要孩子的问题,也就是这样,几年之后,二人世界变成了四口之家。不过夫妻俩对荒野旅行的热情,并没有因为有了孩子而减退,反而更加强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家人时常会深入人烟稀少的地方,徒步旅行半个月的时间,或许很多人会说,把两个年幼的孩子放到荒野里会非常麻烦,而且安全问题难以保证。

但叶琳却不这样认为,她说 在家里的时候,她一边要处理自己的工作,一边还要照顾孩子,同时家务活也要花去自己的一部分精力。而在荒野之中,一家人都可以放下这些束缚,尽情地在自然中释放自己的天性。小孩不需要担心磕碰弄脏,大人不再会为琐事而烦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最近这几天,希格一家正在筹划又一次荒野旅行,不过在离开蒙古包之前,他们还需要为解决一个麻烦,由于前两天的暴风雨,蒙古包后面的一棵大树发生了倾斜,树干倾斜的方向正好就是他们的蒙古包,所以他们必须赶在下一次暴风雨来临之前,把这棵树给砍掉。

他们将绳索绑在大树的中部,然后把另一端系在后面的一棵树上,用绞盘使劲扭紧,让大树有一个向后倒的力,希格精于计算,他在知道要锯那一部分,才能让大树倒向合适的位置,最后帮手将金属楔子敲进他提前画好的切口中,绑住大树的绳索不断收紧,随后这个30多米高的大树轰然倒下,方向与他预计的没有多少偏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希格说其实这样伐木也是自己的第一次,不敢百分之百保证蒙古包的安全,但这正是他喜欢居住在野外的原因之一,因为你永远会可以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并从这些困难中学到很多东西。

叶琳正带着两个孩子在沙滩上采集海草,用来为菜园制作肥料,在对荒野喜爱理由这一点上,夫妻俩有着不一样的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叶琳来说,她一开始是很担心自己适应不了野外生活的,毕竟城市里的便利与舒适是无可比拟的,但是当她和丈夫真正鼓起勇气,徒步横穿大半个美国之后,才发现自己的要求其实没有那么高。

告别了电影院和餐厅,自己也能拥有辽阔的海景和鲜活的海鱼,拉斯维加的雨季即将来临,希格将昨天砍倒的大树劈成柴木,准备送一些给5公里外的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希格的父亲约翰大多数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离群索居,希格不爱喧闹的天性很大一部分继承自他,约翰经营着镇上的一个玩具作坊,平时就喜欢把自己关在房子里制作玩具,不过这个老先生制作的可不是儿童玩具,而是专门供成人玩的大炮。

炮筒里可以填充火药,只要把后面的引线一点着,便能像真正的大炮一样发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近80的约翰看起来就像个老顽童一般,永远充满活力,挥手告别了约翰,希格一家开始为明天的荒野之行做着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是徒步旅行,携带的东西都必须精打细算,过往的经历让他们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所有物资都清清楚楚地写在了一块板子上面。

对食物的计算更是精准到克,除了不会走路的小儿子,大家都背负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物资,此行的目标是一座冰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行人走在崎岖狭窄的山路中,速度并不算快,带路的是他们的大儿子卡迈特,他拎着自己的小背包走在前面,寻找着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夫妻俩也会耐心的蹲在他的身边,陪他一起观察。

叶琳说在城市里人们总是有各种理由,不能陪在孩子的身边,很多事情小孩子不能干,很多场合小孩子不能去,但在这片荒野之中,大人和小孩之间的距离被无限拉近了,那种亲手教导孩子认识万物的体验,是现在很多家长都很难体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个小时之后,森林变成了开阔地,而他们的目的地也近在眼前,远处的云雾翻腾变换,两座忽隐忽现的大山中间,是一条壮丽的银色冰河。

这条宽1.6公里 长21公里的冰川,以肉眼看不见的速度缓慢地向大海汇入,融化的冰山在阳光的照射下,变成晶莹剔透的冰块,一行人取下随身携带的充气皮艇,充好气准备到更近的地方欣赏冰川的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天空中突然吹起了风,海浪变得汹涌起来,快速地拍打在沙滩上,但希格和叶琳都没有要停止的意思,他们一人带着一个孩子,依然朝着冰川的目标划去,只有三岁的卡迈特安静地坐在怀里,和父亲一同面对海面吹来的强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一般的父母都把孩子带到这种危险的境地,但这一家人似乎对此早已习惯,由于逆风过于强烈,在划行了2个小时之后,最终冰川旅行的计划只能暂时延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喜欢在一起冒险的感觉,但也能清醒地判断当下的局势,天空中的云从轻飘变得厚重,希格在小树林里找到了一个露营地点,以躲避即将到来的暴风雨。

不过天气并不是他们唯一要担心的事情,在过去的几年里,希格和叶琳在这里和熊的遭遇多达数百次,其中又一次尤为可怕。那是一头两米多高的棕熊,在发现自己被注意到了之后,反而朝着两人冲了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两人的手里有猎枪和胡椒喷雾,所以面对棕熊也没有害怕,叶琳的声音和气势让这头饥饿的棕熊停下,并最终转身离开。

有了孩子之后,夫妻俩对于这种事情变得格外小心,希格会在帐篷的周围架起电网,9000扶的电压足以警告觅食的棕熊不要靠近,他们放心孩子们在营地周围玩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暴风雨肆虐了一整晚,帐篷被狂风吹得呼呼作响,气温下降到了零下好几度,早上起来一家人只能围着火炉取暖,锅里正在煮着简单的燕麦早餐。

尽管外面冷风依旧帐篷摇摇欲坠,但所有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就连大儿子卡迈特也吃得很开心。希格说,人越是在艰难的时候,就越能从最简单的东西里,找到最纯粹的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希格一家的坚持没有白费,暴风雨持续了一天半,当天空终于放晴的时候,他们又一次踏上了前往冰川的旅程,此时划船变成了一种惬意的事情,在平静的海面上,随着距离逐渐接近,一个全新的世界慢慢展现在面前。

形状各异的浮冰漂浮在海面,在阳光中的雕刻下展露出洁白晶莹的本质,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那种美丽而深邃的冰蓝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有来到它身边的人才能够欣赏得到,皮艇慢慢靠近冰川的本体,连绵起伏的冰山层次分明,每一片都有着十几米的高度,就像是神兽鲲鹏身上瑰丽华美的鱼鳞。

希格说,每当来到这片冰川,自己内心总会进入一种平静,忘记一切的烦恼和忧虑,直面自己最纯洁的内心,这是大自然对他们的馈赠,一份奖励给勇敢者的最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