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本应该阳光灿烂的上午,韩国京畿道华城市却笼罩在一片悲剧的阴影之中。

当地一电池厂的建筑楼突发爆炸,事发时67名工人正在楼内进行电池的打包及搬运工作,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没想到,火灾突然发生,一楼的工人们大多反应迅速,及时逃离,而二楼的员工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最终,23人在此事故中遇难,其中有19人都是中国公民。

据电厂内部的一名工作人员透露:该厂共有100多名员工,有正式员工,也有临时工,大多都很年轻,年龄在30至40岁之间。

这些员工,多数来自中国东北的朝鲜族女性,她们为了生活,远离家乡,来到异国他乡打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名从二楼侥幸逃生的工人回忆道:“当时二楼的面积足有两千多平米,一块电池突然爆燃,火势迅速蔓延。我们试图用灭火器灭火,但由于工厂生产的是含有有害化学物质‘锂’的电池,火势根本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该厂内存有至少3.5万块电池,这些电池在火灾中引发了连续的爆炸,加剧了火势的蔓延。

短短15秒间,锂电池燃烧产生的浓烟便迅速弥漫了整个二楼,逃生的人们在慌乱中争相寻找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由于有些逃生者不熟悉工厂的建筑结构,加之吸入有毒烟雾后迅速失去意识,他们错过了最佳的逃生时间,最终在这场无情的大火中丧生。

那些想靠辛勤劳动改写家庭命运的打工人,没想到以葬身火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由于尸体被烧焦,从肉眼上已经无法分辨死者的真实身份,还需要相关部门通过DNA确认。

据一位知情人透露,这些出国务工的中国人,每小时的薪资为9860韩元,约合人民币51元,算上加班费、夜班费等额外收入,一个月的收入可达3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57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们工作十分辛苦,但这个收入,却是韩国法律规定的最低时薪。

受访中不约而同地说:“韩国人很少到工厂做基层工人。”

这句话道出了韩国工厂基层劳动力的现状,在韩国,有一类被戏称为“3D工种”的工作——它们“脏、累、险”,这些工作条件艰苦,待遇相对较低,因此韩国本地人往往避而远之。

于是,外籍劳工成为了填补这些空缺的主力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国企业更倾向于雇佣这些外籍临时工,他们不仅工资低廉,而且一旦工作结束,企业可以轻易地解聘他们,无需承担过多的解雇成本。

据可靠数据显示,我国在韩国务工的人数高达80多万,其中朝鲜族占了近61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在这些所谓的“3D工种”中辛勤工作,为韩国的经济发展贡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

然而,这场火灾事故却揭露了这些外籍劳工在工作安全上的巨大隐患。

据务工人员介绍:他们来到韩国后,往往只能匆匆上岗,几乎没有接受过消防方面的培训和演练。这种对安全教育的忽视,让工人们在面对突发火灾时显得手足无措。

更令人痛心的是,事故发生前两天,该厂就有一块电池发生了爆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本应是引起警觉、加强防范的契机,然而遗憾的是,这一警示信号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很多网友为这些遇难者感到痛心,认为她们远赴重洋,就为了当地最低时薪,未免太“作践”自己了。

可是我们转念想想,那8位坐冷藏车因吸入过量二氧化碳而丧生的牛场女工,她们一天工作11个小时,日薪才100多,核算下来,时薪才只有10块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一对比,这些出国务工的基层者,为何会做此选择,便不难理解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4日深夜,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闻讯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他表示要为我国遇难者家属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和援助。

可无论给予多少赔偿,这19条生命都回不来了,这起悲剧,撕开了隐藏在经济快速发展背后,外籍劳工生存状况的一角。

企业追求利润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确保每一位员工的生命安全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