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笼罩在欧洲杯E组的默契球疑云终于逼近现实边缘。在法兰克福举行的小组赛最后一轮斯洛伐克与罗马尼亚之战,正面临严峻的“默契球”风险。若双方以平局收场,无论同组的乌克兰对比利时的结果如何,都将携手挺进16强,斯洛伐克则将以四个成绩最好的小组第三身份晋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阿尔巴尼亚不敌西班牙,E组第三名的晋级通道豁然开朗,因其确定将成为四个最佳第三名之一,尤其考虑到A组匈牙利与B组克罗地亚已无法超越E组第三的成绩。斯洛伐克与罗马尼亚一旦战平,前者将以4分和零净胜球锁定小组第三,足以保证其在六个小组中跻身四个最佳第三之列。若比赛分出胜负,则输家暂未完全出局,需等待其余小组赛果。他们仍有机会作为成绩较好的小组第三晋级,但平局无疑是最直接的确保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前小组形势错综复杂,四队同积3分。获胜者直通16强,而若形成四队同分局面,乌克兰将遗憾出局,罗马尼亚(第一)、比利时(第二)及斯洛伐克(第三)则步入淘汰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斯洛伐克与罗马尼亚若上演“默契球”大戏,势必将引发舆论哗然,对欧洲杯推崇的公平竞赛精神构成严峻挑战。乌克兰与比利时一役的赢家将锁定小组头名,落败方则将彻底告别欧洲杯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溯欧洲杯历史上的“默契球”

2004年欧洲杯的先例

“默契球”在欧洲杯历史上并非首次。时光倒流二十年,我们能找到这一足球界特殊现象的起源案例。

2004年葡萄牙欧洲杯上,意大利必须击败保加利亚,同时寄望丹麦与瑞典不以平局收场方能晋级。意大利不负众望,以2-1战胜保加利亚,然而丹麦与瑞典在一场高潮迭起的对决中同样不负所望,以2-2握手言和,意大利因此饮恨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