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今天

“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

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

为了祖国核事业的发展

他曾隐姓埋名28载

今天,缅怀这位“国之栋梁”

以身许国的“娃娃博士”

1924年6月25日,邓稼先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是其六世祖,父亲邓以蛰是著名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邓以蛰为儿子取名“稼先”寓意在于:禾之秀实曰“稼”,预示着根植、秀实和成熟于中华大地,并造福民众。

1941年,他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5大学毕业后他到昆明市文正中学、培文中学教数学,1946年夏受聘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稼先为实现科技强国的夙愿,考取了留美研究生,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深造。他表示:“将来祖国建设需要人才,我学成一定回来。”由于邓稼先的天赋和勤奋,不到两年他就修满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即登上威尔逊总统号轮船,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为国家放了个大炮仗”

1958年,邓稼先接受了一项特殊的任务——“为国家放个大炮仗”。二机部在北京成立核武器研究所,设立两个研究室,邓稼先是理论研究室的主任。

那时的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原子弹研究难度之大不言而喻,可他们能够利用的科研设备极其简陋———电子管计算机、手摇计算机、计算尺甚至算盘。

1962年底,邓稼先领导起草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4年10月16日15点整,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惊天动地的巨响伴随强烈的闪光,蘑菇云冲天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来不及庆功和休整,邓稼先又全身心投入到氢弹的研究中。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核爆炸成功!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研制核武器有一个最可怕的恶魔,就是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伤害,1979年的一次核试验,邓稼先也不幸受到了辐射。1985年8月,邓稼先被确诊为直肠癌,病情十分严重。

临终前,他思考的,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他最后留下这样一句话:“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6年3月,邓稼先在医院和人交谈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于北京逝世,享年62岁。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请求再去看一眼天安门

望着长安街的车水马龙

他问道:“30年后,人们会记住我们吗?”

当然记得!

我们会永远铭记!

您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缅怀!致敬!

资料来源:学习时报、央视新闻、中国科协之声、澎湃新闻等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蔡继钗 许光宇 策划 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