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积极拓宽“老有所学”视野和格局,坚持“三个聚焦”,办好“家门口老年学校”,力推全县老年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长丰县按照《安徽省“十四五”老年教育规划》要求,将老年教育的增量重点放在基层,截至2023年底,全县拥有县、乡镇、村(社区)老年学校共达267所,注册学员总人数2.6万人,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然而,“量”的扩张并不代表“质”的提升,用“高质量”一把尺子量到底,全县基层老年学校依然存有“堵点”,“短板”多多。针对存在问题,今年以来,长丰县老教委痛下决心,清除“堵点”,提质增效,形成覆盖广泛、发展均衡、多元参与、灵活便捷、规范有序的老年教育发展格局。

首先,聚焦问题导向,勤于调查研究。今年以来,由县老教委主任顾义勇带队,组成调研组,数十次下到基层老年学校,通过细心察、实地看、大家谈,查摆问题,找准“病根”。在此基础上,广纳群言,广积众智,对基层老年学校办学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解剖”,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报经县委同意后,以公函方式发送给地方党委,建议督促老教机构立行立改,否则年底考核,对标对表,予以扣分。促使全县15个乡镇(区)党委真正把老年教育发展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行上。普遍构建了党组织书记主抓、副书记具体抓的责任体系,并普遍对年老体弱、不能胜任工作的老教委、老年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学校面貌迅速改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丰县老年大学学员在上音乐课。孔宪昌供图

其次,聚焦提质增效,推行“三级同创”。该县老教委专门召开会议,要求县、乡、村(社区)三级老年大学(学校)抢抓机遇,勠力同心,锚定标准化示范校目标,做到能创“国标”创“国标”、能创“省标”创“省标”、能创“县标”创“县标”。县老年大学率先争取财政支持,投资170万元对原有的3000平米旧有校舍进行了维修改造,并计划今年开建2万平米的南部分校;朱巷镇投入100多万元,对校园文化进行重新打造;岗集镇从新建的文明实践站中腾出1000多平米办公场所交付给老年学校使用;双凤开发区经过改建扩建,校舍面积达到1000平米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丰县老教委全力推进“三级同创”工作。孔宪昌供图

2023年,全县有3所乡镇老年学校获评“省级示范校”,60所村(社区)老年学校获评“县级示范校”。

再次,聚焦“借智登高”,开展互联互助。县老教委成立了互联互助办公室,先后考察了省内4所“国家级标准化示范校”,从中获取真经。县老年大学与合肥北少林武校、长丰县中医院开展结对共建,促使派出专业教师、专家学者兼任授课教师,让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全县15多乡镇(区)老年学校普遍“联姻”,组建了5个互联互助小组,推行以强扶弱,将好经验传给弱校,将好教师双方共用,力推弱校教学“借智登高。”(孔宪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