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6月25日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吹响教育评价改革的集结号,为学校深化评价机制改革,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了根本遵循。青岛黄海学院高度重视,组织专班,对照方案的要求,改进结果评价机制、强化过程评价机制、探索增值评价机制、健全综合评价机制,扎实有效地推进了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评价改革,评价的方向性、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不断增强。

一、优化关键性指标,改进结果评价机制

学校对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重新梳理各部门目标任务,突出立德树人、师德师风、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生师比、教育教学成果、学生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等的考核力度。改善教师科研评价办法,强化政治引领,突出应用型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把师德师风问题作为否定性指标列入考核指标。完善了过程考核和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考评制度,组织研发学校指标考核系统,对各部门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动态变化即时呈现、横向纵向随时比较,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督促、调控、诊断和改进作用。

二、增加诊断性指标,强化过程评价机制

召开由学校领导、校内外专家、各部门班子成员、教师代表等参加的部门年度工作诊断会议。各部门班子成员结合部门下年度工作目标进行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汇报并结合专家提问进行答辩,评审组针对部门回报和答辩情况对其进行赋分,赋分结果计入部门年度指标考核体系。过程中,监察处全程跟踪目标的完成情况,对目标完成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分析。这一举措的实施,督促各部门更加注重工作研究,班子成员工作谋划能力更强,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工作措施更加得当,部门工作目标更加明确。

三、改进发展性指标,探索增值评价机制

在多年实施的部门业绩考核指标中,针对各二级学院办学时间、师资情况、在校生情况、实验设备情况等基本办学条件差异化情况,对其关键性考核指标实施增值评价,不仅进行部门间横向比较还考量其该项指标在原来基础上的增幅度,并从学校绩效工资总量中拨出部分进行增值评奖奖励。让基础较为薄弱的院系看到了拼搏努力之后的希望之光,也让一向具有优越感的院系感到了危机,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所有院系和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四、突出贡献性指标,健全综合评价机制

为鼓励各部门开拓性、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取得对学校发展、声誉、效益产生重大影响而考核目标中尚未涵盖的突出业绩,在考核指标体系中设立了贡献性考核指标体系,在结果性考核之前由各部门自主整理贡献性业绩申报材料,先由学校考核工作办公室进行初审,初审通过者交由学校评审委员会进行会议评审赋分,赋分结果计入各部门考核分数。贡献性指标的设置,极大地激发了各单位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

青岛黄海学院通过综合评价改革措施的实施,学校的办学方向更加明确,部门工作更有活力,办学成果更加突出,学校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学校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中位列民办及独立学院第4位,获批包括国家一流专业在内的省级以上一流专业8个、包括国家一流课程在内的省级及以上本科课程20门,汇聚了包括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模范教师、泰山学者在内的省部级及以上人才15人,3项智库成果获得正国级领导批示,2篇论文入选ESI高倍引论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能力不断增强。(焦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