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6月25日讯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多年来,青岛黄海学院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学校发展的突出位置,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珠山人才”为抓手引育教学名师,以“山海大讲堂”为平台邀约学界大师,以“名师课堂”为载体集聚业界双师,以“人才公寓”为依托保障学校教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撑。

以“珠山人才”为抓手引育教学名师

学校引育并举,建立了师德师风考核体系、目标管理体系、岗位分级聘任体系和以贡献为导向的薪酬体系,破除种种束缚,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立了能上能下的聘用机制。学校创新人才引进方式,采取差异化的人才政策分类引进中青年骨干教师,对于满足高级岗位业绩条件的教师,准聘至相应岗位进行管理,为优秀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博士后出站入校工作满一年,达到四级岗的聘任条件可直接聘至教授四级岗位。高微老师,2022年8月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后来校工作,2023年10月直通车评聘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的博士张一琰,博士后出站后来校,入职一年就通过直通车评聘教授。像高微、张一琰博士这样的优秀人才还有多位。

学校遵循人才成长和发展规律,持续完善“1+2+N”分层分类培训体系,持续开展“春笋培养”“茁林成长”等教师发展项目,每年选拔100名青年教师赴海内外访学、读博深造和挂职锻炼,提高教学能力、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例如,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双百计划”已经实行了五年,每年选派100名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选聘100名企业行业教师来校授课,较好地支撑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

学校成立了高层次人才服务办公室,用好银龄计划等政策红利,为高层次人才配备服务专员,全力做好高层次人才的服务保障工作,设立聚才奖,全员引进高层次人才。国家教学名师王永岩教授、国家教学名师王燕教授相继入职青岛黄海学院,目前学校已经汇集了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15人。

以“山海大讲堂”为平台邀约学界大师

学校设立“山海大讲堂”,定期邀请名家来校授课讲学,自从2023年12月开讲以来,著名学者万俊人、柴天佑、钱永刚等先后做客“山海大讲堂”,为黄海师生奉献了精神盛宴。万俊人教授欣然为“山海大讲堂”题名,并受聘青岛黄海学院特聘教授,对山海大讲堂系列活动寄予厚望。柴天佑院士考察后,对学校的办学情怀高度赞誉,并与学校达成合作协议,学校与柴天佑院士科研团队将合作共建工业自动化实验班,为国家工业自动化领域培养高水平的应用技能人才。

钱永刚教授来校考察后,高度评价学校“以雷锋精神铸魂育人”的办学特色,并以钱学森一生之中所做的五次重大选择为主线向在校生讲述了钱学森热爱祖国、勇攀高峰、淡泊名利的故事。许吉展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他说:“没想到在黄海校园里见到钱永刚教授,聆听了他的报告,让我感受到了钱学森先生厚重的家国情怀,钱永刚教授还给我签名留念,这必将激励着我刻苦学习。”学校正在建设钱学森学院,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探索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自主培养的新模式。

以“名师课堂”为载体集聚业界双师

学校实施开放的人才政策,实施“名师课堂”工程,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聚焦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任务,本着不求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原则,邀请学界、行业、企业的知名人士来校授课,与专任教师组成课程组,共同承担教学任务,让学生接触到学界前沿、业界最新的知识。学校为各二级教学单位划拨了专项经费,邀请来自学界、业界的名师与专任教师组成课程组,推动基层教学组织创新,以团队授课的形式拓展授课范围、深化授课内容、提升授课质量,助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来黄海学院授课的名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有厚重的教育情怀,都认可“以雷锋精神铸魂育人”的理念,愿意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著名学者宋协伟、著名主持人赵保乐等相继来校授课,受到了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漫步在黄海学院的校园里,“雷锋式”的教授随处可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陈美婕在上了赵保乐老师的课后说:“增强了自身对播音主持这一行业的理解,她不仅是一种职业,还是一种生活方式,需要不断地在生活中充实自身的文化内涵。”

以“人才公寓”为依托保障学校教师

学校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标准建设了1000多套人才公寓,并配套建设了高档次的幼儿园,解决教职工子女上学问题,1000余名教职工喜迁新居。人才公寓背山面海、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服务快捷,为教职工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高层次人才参观考察后,无不为学校引进人才的诚心所感动。杨俊强博士,从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毕业后来到青岛黄海学院工作,学校为他提供了人才住房,他看了之后非常满意,说:“学校在各方面准备的条件都太好了,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工作。”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董事长刘常青提出要全力以赴请大师、建大楼、办大学,为在黄海求学的学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温馨的学习环境,为在黄海工作的教职工提供优质的事业平台和舒心的生活环境。孙伟是学校自主培养的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在校已经工作15年。孙伟说:“黄海学院不仅给我提供了工作平台,而且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让我在这里收获了成长,我与黄海共成长。”马延岳教授在青岛黄海学院工作了7年,在学校的全力支持下,2022年申报成功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他说:“青岛黄海学院是圆梦的地方,有海一般的胸怀,山一样的责任,为老中青学者提供了广阔的事业平台,我多次申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最终在青岛黄海学院如愿。”

青岛黄海学院给想干事业的人机会,给能干事业的人平台,给干成事业的人认可,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现已初步形成一支以国家级人才为引领、省市级人才为核心、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人才队伍的壮大,推动了学校的高质量发展。(焦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