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成都只待过三所学校——一所公办学校和两所民办学校,而且三所学校都是名校。

他,以普通教师的身份调入千年石室中学后三年,就被提拔为副校长。

他,从2001年7月成为正职校长以来,24年间先后有6名学生的高考成绩夺得省市第一——平均4年就培养出1名“状元”。

他,早已过了退休的年龄,但仍然深耕在教育第一线。他希望能进一步推动自己20年前就提出并实施的教育“人性化、信息化和终身化”变革。

他,就是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简称“实外西区”】与四川天府新区实外高级中学(简称“天府实外”)校长肖明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肖明华

2020年中国好校长,四川省特级教师

四川省优秀青年教师,四川省特约教育督导员

四川省教育行风评议员,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四川省2008年教育风云人物,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

成都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成都市数学学科带头人

成都市十大教坛明星,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成都市实外西区学校、四川天府新区实外高级中学校长

首先需要“科普”一下肖明华同时担任校长的实外西区与天府实外的关系——实外西区是一所K12学校,具有举办小学、初中、高中的资质,按目前的政策规定,学校有“校内指标到校”的资质;天府实外则是一所高完中,其前身是实外西区高中部。两校一街之隔,都隶属于成实外教育有限公司,是典型的“一家人”。

“传奇校长”的精彩人生

肖明华出生于重庆铜梁,并在那里上完小学和中学。

高中毕业之后,肖明华成了“知青”。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作为村里少有的高中生,代替一名突然生病的村小教师成为了“”民办教师。

1977年恢复高考,肖明华考入那时非常“吃香”的中师——铜梁师范学校。入读铜梁师范学校的第二年,他又突然被安排到当时的铜梁关溅中学填补师资空缺,教高中毕业班。那一年,他还不到20岁。

毕业后,肖明华留校任教成了中师教师。此后,他又参加自考,脱产本科深造,从铜梁辗转到了雅安中学。

在雅安中学六年,肖明华的第一届学生,两人考入清华大学;第二届,一人考入北京大学,一人考入西安交大少年班。在这期间,他被评为第一批四川省优秀青年教师,被破格评为第一批四川省高级教师、第一批四川省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

1994年,肖明华从雅安到成都,进入石室中学。在这所老牌名校仅一年时间,他就被提拔为校长助理。两年之后,升任副校长。在石室中学,他发掘并培养了两名数学天才:徐立恒与朱歆文,并将他们送入北京大学数学系。二人目前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青年数学家。

2001年,肖明华调任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简称“实外”)校长。在实外,他又带领老师们培养出了多届“状元”:2003年、2004年连续培养出普通高考全省文科第一名,2006年又培养出普通高考全市文科第一名,成就了实外“状元学校”的美名,肖明华也被称为“状元校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上至下,2003年四川省高考文科第一名刘梦羽(664分),2004年四川省高考文科第一名江伟丽(644分),2006年成都市高考文科第一名代媛媛(643分)

在任实外校长之前,肖明华参加了四川省高中数学教师讲课比赛,成为了10位“一等奖”获得者之一。没想到,就在肖明华出任实外校长第一年,便有当时的获奖老师主动找到他,愿意跟随他一起倾情工作。最终,十个“一等奖”中的六位老师汇聚在肖明华任职的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传奇校长”的实外西区历程

2007年8月,肖明华调任实外西区校长,不仅带领学校迅速走出了窘境,还在这所当时并不太知名的学校中培养出了两名成都市高考“状元”——2016年,实外西区学生黄可钊、黎芸分别以707分、649分的成绩夺得成都市理科、文科第一名。令人惊叹的是,这两位“第一”还出自同一个班,成就了一段佳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肖明华与实外西区学生在一起

2007年刚接手实外西区校长时,学校的状况并不太好,只有几百名学生。那时尽管招生人数不多,但学生的报考积极性并不太高,以“小升初”为例,当时学校的报名人数几乎与招生人数相当,并没有多少选择余地。肖明华上任后,积极开展招生宣传工作,加强与附近小学的联系,当年就有超过5000人报名,且大多数家长都是奔着“状元校长”的名头来的。实外西区越来越火,到2012年,报考实外西区的学生将近一万,但最终能够有幸就读实外西区的不足千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6年高考成绩发布后,肖明华(左一)和分获成都市文理科第一名的黎芸(左二)黄可钊(左三)合影

2016年高考,实外西区成功培养出成都市文理双“状元”,此外,327名参考学生中,一本上线262人,超过总数的八成,本科上线率几乎百分之百。更重要的是,在高考之外,还有无数学生在不同领域拿下各类大奖。在学科竞赛方面,历年各类获奖总计超500人次。素质特长生成为学校的靓丽风景线。

这届学生是肖明华在实外西区完全自主招收的第一批学生,他们大部分是中等生。在没有生源优势的情况下,将一所新学校做大做强,并成为名校,这无疑将肖明华的“传奇”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传奇校长”的超前实践

2005年,肖明华以四川省政协委员的身份在权威媒体《光明日报》上发表题为《以人为本:教师的新追求》的文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之前,肖明华在办学中已经大力推动教育“人性化、信息化和终身化”的实施。他认为,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必须转变角色,把教育看成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能用现代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展开研究,并不断反思、总结,努力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

在肖明华看来,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必须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价值,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终身发展。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他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发展需求,相信学生的潜力和发展潜能,真正视学生为个体与主体,民主、平等地设计和发展每一个学生。

他还十分重视在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在学校大力推崇较全面地运用以多媒体、3D打印和AI等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从而提高课堂效益,帮助学生更为快捷地获取新知识、扩充新知识。

肖明华更强调教育目标的终身化,认为学校教育要为终身教育提供相应的可能性,要注重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为学习型社会的建构服务。他要求全体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作为新时代教师,要答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时代考题”,从读懂时代、读懂教育、读懂课标“三个读懂”上下功夫,加速自身专业发展,切实肩负起人才强国的神圣使命,对接人才强国战略需求,尤其是要不断提升专业发展的高度,增加专业发展的温度,拓宽专业发展的深度,为培养有理想信念、有本领技能、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贡献。

“传奇校长”与素质教育

肖明华一直强调要办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学校”。他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做人教育。在肖明华的心中,素质教育学校必须是“一个师生都非常乐意来的地方。课堂内外能看到一种快乐,一种幸福,学生很可爱、懂文明、有礼貌、有自信、充满阳光,既有一种团结和睦的人际关系,又有一种积极向上、竞争拼搏的观念和意识。同时,不以单一标准衡量学生,要多元地、全方面地评价一个学生。”

肖明华在南京大学举办的“2018年高校高中教育发展论坛”上发表了他对新高考的理解。他认为,学生生涯规划,要分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来理解。首先,应该厘清新高考、生涯规划与选课走班的关系,从战略的高度清晰地认识到教育和考试招生的作用是为学生健康成长、促进社会公平和国家选拔人才作重要贡献。尤其是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要明确创新拔尖人才所具备的核心要素,如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创造品格等,在此基础上,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性、天性和个性;尊重要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尊重学生的人生志向、从业愿景和价值追求,从而进行学生生涯规划。

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个性品质与批判创新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奠基阶段,基础教育阶段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关系民族的前途命运,因此,要做好学生生涯规划,必须建立科学的培养和选拔体系,实行多元多向评价,分类分层教育,逐渐形成人才培养水平整体提高、创新拔尖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让“钱学森之问“和“钱理群之忧”得到有效解决,他还呼吁高校要增强其开放性和包容性,尤其要将选拔标准和考录方式透明化,让中学的衔接能做到有效对标,有的放矢。

至于选课走班这样的战术问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涯规划策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和信息智能的手段来有针对性的个性设计,尽可能地满足和促进学生的生涯发展。他尤其强调了高校的职业规划仅仅是学生生涯规划的一部分,生涯规划的重点部分应该由基础教育阶段来承担完成。

在新高考背景下,中学最重要的工作是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学生生涯规划,尤其应该以生涯规划为工作重点。这两大部分内容,正和实外西区10年前就开始实施的素质教育体系异曲同工,也与肖明华校长20年前就推动的“人性化、信息化和终身化”教育合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肖明华工作照

目前,实外西区与天府实外有三大体系支撑着肖明华的改革与探索。第一大体系是以经典品格为载体的学生素质培养体系;第二大体系是初中、高中的课程改革:初中开设了人文地理、国学等选修课,高中课程进行小班化、互动式、人性化、启发式、交流式教育;第三大体系是全方位的文化引领体系,学生将不定期地在麓山讲堂与国内著名学者、科学家、艺术家等进行交流。

在这样的支撑体系和实施步骤下,学校开展了“阅读百部名著、鉴赏百幅名画、欣赏百首名曲、走近百位名人”的四百工程,涉及各个领域的20余门选修课程、30余门活动课程,以及40余个优质学生社团。学校随处可见学业成绩优异且个性鲜明、特长显著、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围棋省级冠军杜育瑞,“费度亚洲杯”青少年高尔夫球赛冠军柴钰茜,中华校园诗歌节中学组特等奖彭小蕊,澳大利亚国际花样游泳银牌得主李昕逸,“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网络推广大使”陆洋旸,10米气步枪国家二级运动员黄斯琦……他们或许不足以全面概括实外西区的办学实力,但人才培养多元化、层次化、差异化,这正是肖明华想要的素质教育的成果。

“传奇校长”的最新愿望

面对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肖明华又有了新的追求。他希望能够探索在管理非营利性质的实外西区和高中教育阶段的天府实外间,进一步探索民办学校的成功路径,全力带领这两所学校达成“以和谐发展为基础,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外语优势为特色,以培养精英为目的,创办高质量高品位的外国语窗口学校”的办学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做人品位高雅,做事追求卓越的风气一起,无论是课程改革,还是文化引领都顺理成章了。”在肖明华看来,有些学生考试总分数很高,但未来不一定是创新拔尖人才;有的学生总分不高,但某一科或者某几科很有特长,这样的人在某个领域应该是很有天分的。如果按照我们原来的理念,按照总分优先的原则,这样的学生是不被老师所看好的,但他们恰恰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与引导。

肖明华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与提高,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是他的办学宗旨。

多年来,肖明华始终将践行素质教育作为新时代学校的使命,他认为,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一种做人教育,人的基本素质的养成教育。其中,将“习惯养成,品格修炼,能力培养,志向确立”列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习惯养成,受益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品格修炼,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能力培养,关联到学生的未来成才;志向确立,促进学生的将来成就。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系统勾画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愿景,明确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实施路径。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教育现代化的趋势为实外西区和天府实外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肖明华校长准确地把握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确定了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以教育现代化思想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艺体教育改革为突破口,以文化浸润引领为切入点,以教育教学管理与改革为根本任务,以现代教育方法与技术为支撑手段,培养出个性与特点鲜明、品格与能力突出的兼具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人才,尤其是培养出国家和民族高层次建设所需的创新型拔尖人才,让学校继续走在省内外同类学校的前列。

周波/文 图片由校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