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记者 桑旦欧珠

杨树是拉萨主要的造林树种,其种植面积大、覆盖范围广,无论是在城市的市政绿化还是在郊区的乡村小道,都不难发现它的身影。但是,杨树也极易引发病害。近日,拉萨市堆龙德庆区林业和草原局联合相关园林科技公司开展林业病虫害巡查工作,并对其中一片出现病害的杨树林进行了防治,有效阻断了病害的蔓延,用实际行动守护了拉萨的绿水青山。

杨树林出现病害

  组织园林专家寻找病因

“你看这树,里面都腐烂了。我们要让这些树活下来,毕竟长这么大不容易。”深圳八方纵横生态技术有限公司市场部研发博士周继中说着便将一棵杨树树干发烂的树皮扒开。6月19日,位于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古荣镇加入村109国道旁的一片杨树林内,堆龙德庆区林业和草原局负责人组织西藏胜珲园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八方纵横生态技术有限公司相关技术专家专程来到现场,考察杨树腐烂病的防治工作,专家现场进行了防治技术指导。

据了解,这是15年前由政府出资购买苗木、当地群众自发参与种植的一片人工杨树林,占地面积达到100亩。长期以来,该区域树木长势不佳。尤其是在去年,该区域的杨树林呈点状、块状衰弱、死亡,出现烂皮、韧皮部干枯等现象。堆龙德庆区林业和草原局随即联系到园林科技公司,经过技术专家的现场鉴定,发现引起此症状的主要原因为杨树湿型干腐病、青杨脊虎天牛。

“虽然是15年以上的树林,但整体长势不佳,树干也呈细状。后来病情急剧发展,越来越多的树木受感染。我们联系了区外相关技术专家组成专业的防治队进行防治。”西藏胜珲园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顾问黄敏告诉记者。

病因找到了,如何对症下药才是关键。防治队将整片杨树林分成三个区域,首先伐掉干死腐烂的树,其次对病害区域进行杀菌消毒。“每个区域我们喷洒的药剂也不同,主要是想对防治效果进行实验。通过持续两个月的观察,发现第一组药剂防治效果明显,因此我们开始在整片杨树林推广第一组药剂。”黄敏说。

抓住最佳防治时机

  多措并举对症下药

在洒水车的一旁,技术人员按照配方将药剂与水按比例混合,身穿白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手持高压喷药水枪对准树干、树枝均匀地喷洒药物。随后,伴随着一阵轰鸣,一台大型无人机慢慢起飞,在工作人员娴熟操控下,这台大型无人机载着药水,在离树顶2—3米的上空盘旋喷洒药物。

“我们采取了树干喷雾法,病斑部位变干后,呈现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树干喷雾法是采用人工打药的方式,无法覆盖树林顶部区域。于是我们将人工打药与无人机打药相结合,进行全方位防治。同时为防止林区周边牲畜误食导致中毒,提前向周边村居做好解释工作,并在林区周边放置警示标语。”周继中说。

工作人员还对树干染病烂死部分进行了刮除清理,同时喷洒杀菌剂阻止细菌蔓延、喷洒复壮药物加上植物渗透剂,让病害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改善土壤。实时监测,结合防治效果及时调整防治措施,控制病情危害蔓延。

周继中告诉记者,雨季来临前是进行防治的最佳时期。药剂会随着雨水渗入地下,对土壤改良有好处,后期也有利于树木的生长。

“这里地段很好,但是因为没有得到科学养护,这些树长势不好。西藏种树难,养护也难,要自然成林更难,所以需要我们进行精心呵护。”黄敏说。

“光秃秃”变“绿油油”

  拉萨整体绿化明显改善

“我是2010年到拉萨的,刚来时我觉得到处都是光秃秃的,比较荒凉,市政绿化也比较单一 。而后10多年里绿化变化太大了,市政绿化品类增多了、设计更美观了、面积也增加了,鲜花多,常绿树也多,周边的山上有绿意,连冬天也有绿色。作为众多园林工作人员中的一分子,我既是城市绿化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这10多年来的生态发展变化让我感到欣慰。”黄敏说。

10多年前,对于生活在拉萨周边的市民来说,山上绿树成荫还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拉萨南山公园周边已是荒山染绿、美景无限。“有变化,变化太大了。尤其是夏天,一眼望去绿油油的。”旦增扎西是土生土长的拉萨人,谈及拉萨生态的变化,他颇为感慨:“小时候山都是‘光秃秃’的,都是土。现在绿绿的,看着心情都很好。”

三分栽、七分养。随着园林绿化建设投入不断加大,高效的管理和科学的养护成为巩固和提高园林绿化建设成果的关键。“如今拉萨的绿化越来越好了,随之而来的是病虫种类和病虫害的增加,这也给园林养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黄敏说道。

提及对拉萨绿化的愿景,黄敏表示,会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将适合西藏的绿植品种引进来,增加绿植品类的同时,进行更加科学的养护,为西藏绿水青山尽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