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者按

巍巍井冈,其土赤红;滔滔赣江,其水润泽。作为我国红色革命圣地,江西留给外界的固有印象是传统的农业大省。但近几年,江西工业数据频频引起关注:工业增加值跻身“万亿俱乐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1.8万家,营业收入超千亿元产业集群达4个……江西已跻身新兴工业大省的行列。这个曾经的农业大省如何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又是什么力量在推动江西工业经济高歌猛进?近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跟随中国经济传媒协会组织的“全国经济媒体看江西调研采风活动”一行,深入南昌、上饶、景德镇三地,探寻这片红色土地在新时代工业崛起的密码。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小霞

当前,旅游业正成为全球重要的支柱产业。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预测,2024年全球旅游业产值将达到11.1万亿美元。文化和旅游部今年初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出游人次48.91亿,游客出游总花费4.91万亿元,入出境旅游人数1.9亿人次。

瞄准万亿级旅游市场,许多城市将旅游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哈尔滨冰雪旅游、贵州“村超”等文旅品牌,点燃了人们出游热情,带来美食、餐饮等高频小额消费爆发,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动能。

作为文旅资源大省,江西文旅资源丰富。红色、绿色、古色交相辉映,“四大摇篮”“四大名山”等闻名于世;人文历史厚重,唐宋八大家之中有三位出自江西,红色文化、陶瓷文化、客家文化、书院文化、宗教文化、稻作文化等在此交汇;绿水青山更是江西最厚重的家底。

正因为拥有一大批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旅游资源,江西文旅产业开始加速“出圈”。望仙谷悬崖民宿、篁岭崖上晒秋、武功山“特种兵旅游”、景德镇陶瓷之旅,以及赣江两岸赏烟火、滕王阁下诵诗词等一批文旅新场景、新业态频频出圈。南昌、景德镇等地成为新晋网红城市。

“景德镇这几年变化太大了,旅游景点更多了,文化创意更‘新’了,旅游热度更高了……”提起景德镇旅游热,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一直从事陶瓷饰品工作的郑平平感触颇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采访团在景陶集团“国瓷馆”调研采风

郑平平在景德镇网红集市——陶艺街开了一家饰品店。“每天来逛的人不少,生意非常不错。”郑平平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每到节假日,陶艺街人流如织。

与陶艺街一样,陶溪川文创街区是景德镇的另一个网红打卡集市,这里有很多漂亮的原创手工艺品,很多在校大学生来卖自己的作品。记者在这里碰到一位大学生正在卖自己做的漆器簪子,每个看起来都很漂亮;还有人在现场画杯子……

景德镇是江西文旅融合的代表,但不是全部。近几年,江西文旅融合“圈粉无数”。

“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去博物馆”正成为江西旅游最时髦的事情。

“这块玉璧可真好看”“上面的纹饰太美了”“确实是不虚此行”……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惊喜“上新”——经过保护修复的6件玉璧、2件梯形玉片饰,与刘贺墓主棺一同出土的玉琀、玉带钩、韘形玉佩、青铜剑等器物,以“复原”的场景化形式组合展示,让观众得以在展厅近距离欣赏它们的完整面貌。在景德镇,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与景德镇御窑博物馆通过新颖的展览形式与互动体验,让展览越来越有看头,成功抓住了游客的心。据统计,“五一”期间,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接待游客9.8万余人次。

打出“旅游+”的文章,江西把科技、时尚、文化、生态等元素相加相融,不断培育新的消费业态、消费模式、消费场景。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描述滕王阁美景的千古名句,也是滕王阁与南昌城市融合发展的生动写实。近几年,南昌市全力打造大滕王阁旅游区,推出了“夜游滕王阁+《寻梦滕王阁》演艺+‘一江两岸’灯光秀+赣江游轮”等黄金组合产品,夜游滕王阁成为南昌城市亮点。而在上饶,婺女洲推出《遇见·婺源》实景演艺、沉浸式演出、烟花秀、打铁花等;葛仙村上新多类演艺节目,从白天到黑夜,让游客畅玩一整天;望仙谷“拉满”景区演出排期,呈现“处处有活动”的精彩态势。

可以说,作为文旅优等生,江西文旅产业这几年表现颇为亮眼,颇有乘风而起之势。2023年,全省累计接待游客人数81827.8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达9668亿元。今年“五一”假期,江西再次成为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全省累计接待入赣游客596.22万人次,在接待外省游客占比中排名全国第七、中部第一。

本文首图:摄图网授权

总 监 制丨王 辉车海刚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邹 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