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5日,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邓稼先诞辰100周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6月1日,北京,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内的“许身国威壮河山——邓稼先百年诞辰生平事迹展”。视觉中国 资料图

据《光明日报》6月25日消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日前在京召开纪念邓稼先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缅怀与纪念他的不朽功绩,学习和弘扬他的高尚品格与崇高精神。

作为邓稼先生前的工作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多位专家回顾了这位“老院长”的点点滴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刘仓理说,从原子弹氢弹研制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原理突破、武器化和小型化,再到我国应对禁核试的战略建议,邓稼先都作出了重大贡献。面对新的挑战,唯有继承和发扬以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创立的“两弹一星”精神,沿着他们开创的中国特色核武器事业道路奋勇前进,才是对邓稼先最好的纪念。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张克俭向邓稼先及其热爱并为之付出了一生的事业表示崇高的敬意。他表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新时代广大科技工作者既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也要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和定力。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接续奋斗,攻坚克难,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在解决核心技术问题上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践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稼先(左)与杨振宁。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供图

“稼先忠诚,不取巧,认识他的人都很敬佩他!”会议转达了邓稼先生前挚友杨振宁在邓稼先诞辰100周年之际的缅怀之情。来自邓稼先生前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的各界代表,分享了他们与邓稼先交往的故事,表示要以邓稼先为榜样,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5日,“九三学社之声”微信公众号刊文介绍,“一不为己,二不为名”,他为核事业奋斗了一辈子,62岁陨落。他带领的核物理团队,搞出了原子弹、氢弹,让中国人“腰板儿硬起来”。他却谦虚总结自己“只不过是做了一小部分应该的工作”。今天(2024年6月25日),是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两弹元勋”邓稼先诞辰百年的日子。让我们一起缅怀他。

文章介绍,1924年,邓稼先同志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白麟坂镇,少年时就立志将自己的一切贡献于祖国,贡献于中华民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供图

1945年夏,他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1948年赴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留学,用23个月就取得博士学位。出国前他对好友说:“将来祖国建设需要人才,我一定学成回来。”1950年8月29日,获得博士学位后第9天,邓稼先同志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毅然登上归国的客轮。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从事原子核研究工作,为我国核理论研究做出了开创性工作。1956年4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20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爆发,核威胁阴云笼罩着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对核讹诈、核威胁,党中央毅然作出发展核武器的战略决策。1958年8月,邓稼先同志奉命调入正在筹建的核武器研制机构,担任理论部主任,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他对妻子许鹿希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从此,他的一生就与核武器事业紧紧捆绑相融在一起。

从1958年到1986年,邓稼先同志隐姓埋名,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奋斗了28年。历任二机部第九研究设计院(今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等。

1985年8月,邓稼先同志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病重住院期间,他念念不忘事业,经常与来探望的同事们讨论处理工作。病床上常常摆放着专业书籍,随时准备拿起翻阅。他在党员登记表上写道:“自己虽身患癌症,但矢志不移,尽量做些力所能及的科研工作。”祖国的强大,他始终念兹在兹。1986年,病情不断恶化,但他仍然拖着虚弱的身体,特地到天安门广场看国旗,把赤子情怀化作无限牵挂:“等国家强大了,你们一定要告诉我。”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终年62岁。在生命最后时刻,他深情地说:“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稼先在杭州西湖留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供图

邓稼先同志以对祖国的无限忠诚,用毕生兑现了把生命献给工作的庄严诺言,为核武器事业奋斗了一生、奉献了一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国为民、无私无我的崇高境界。1999年9月,他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在邓稼先同志的家乡怀宁县,近期也举行了活动,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据怀宁县政府官网消息,在邓稼先诞辰100周年之际,位于高河镇邓稼先生平陈列馆里,每天前来参观游览的市民络绎不绝,人们在追寻红色足迹中感悟榜样力量,传承红色精神,厚植家国情怀。“老一辈科学家为国家、为民族付出了巨大牺牲,要让孩子们学习他们这种精神,为我们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马庙镇枫林中心学校校长丁士宝带领40多名学生参观邓稼先生平陈列馆,同学们一边认真听讲解,一边详细做记录,整个参观过程秩序井然,气氛严肃。

同学们纷纷表示,今天的参观学习,开阔了视野,实现了课内外知识的融合,更深层次地了解了前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怀宁有这样的名人感到骄傲,今后会加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继承发扬前辈的革命精神,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新时代好少年。

在怀宁县城乡的很多公园绿地里,藏着很多“红色”故事和“红色”地标,县稼先公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明珠”。稼先公园是一座以邓稼先先生命名、人文与自然交融的名人主题公园,公园分“纪念园”和“物理园”两部分,分别位于稼先路的西侧和东侧。通过展示邓稼先生平成就,缅怀他的丰功伟绩,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阅读历史、追忆先人、感受文化的空间。

据县园林局负责人介绍,稼先公园以稼先文化为核心,以邓稼先一生的四个里程碑(原子弹、氢弹、中子弹、建议书)、爱国热情、生活为线索主线,依托水系打造光影流年、授勋广场、观景挑台、稼先纪念馆、物理园等区域,展示“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坚定信仰和杰出贡献。据了解,稼先公园充分吸收生态学理念,依托水系布局城市活动和休憩空间,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通过地形、沟渠设置排水,结合生态护坡、植草沟、嵌草铺装等多种元素净化水系,是一个集生态防护、休闲娱乐、纪念科普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在怀宁县城,还有一条稼先路。稼先路是怀宁县城的一条主干道路,始建于1999年,道路总长5980米,道路总宽50米。而在稼先路文化广场塑有邓稼先雕像,供市民瞻仰。

怀宁县稼先学校因“两弹元勋”邓稼先而得名。学校以“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培育‘四有’时代新人”为办学目标,为师生共同成长、全面发展、幸福人生奠基。学校把邓稼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事业的科学家精神作为学校德育之根,以他在国防事业的伟大贡献感染学生,树立民族自信,点燃科学之光。“老师经常给我们讲邓稼先爷爷的故事,我们都被他无私奉献和热忱的爱国之情感动。作为怀宁人,我们深感自豪,也会在学校勤奋学习、自立自强,立志长大后做邓爷爷那样的英雄。”县稼先学校学生402班宫萌若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