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了,你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你看,我早就说过了吧?”

“呵呵,我就知道你准没好事。”

“说了一百遍,你为什么就偏不听呢!”

“天啊,你总是这样,到底要我怎么说才肯听!”

事情发生,你刚开口想批评,但在孩子这里,谈话已经结束了。

“我说的话,你总不听。”父母满腔怨气。

“你说的话,我不想听。”孩子满腔抗拒。

亲子之间最糟糕的关系就是,你越爱就越骂,他越骂越不听。最后彼此埋怨对方“你不懂我”,两颗心渐行渐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如何掌握正确的沟通方式?

1、学会共情,站在孩子立场表达感受

为何儿童总能与同龄人闲聊?理由很简单,他们有共鸣,能了解对方的痛处,所以沟通没有障碍。

假如家长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谈,那么自然就不会被他们排斥,这样就可以继续聊下去。

2、忍住说教,倾听心声

不要什么时候都拿出那些大道理来,我们不妨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必要的时候还让他们学会诉苦,这样孩子才能以健康积极的状态与我们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多用肢体语言,学会拥抱抚慰

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中,孩子也会有很多不顺心的时候,他们也会有自己的烦恼,如果此时父母仅仅是一句训斥、质问,肯定会与他们疏远。

父母不妨抱抱孩子,或是简单地一笑,将孩子口中的大道理化为动作,一种表情,传达给孩子,让他们知道,父母永远是孩子坚强的后盾。

4、仔细倾听,平等对待

凝视孩子,多用关心的目光,让他们明白你在倾听,时刻注意孩子的表情、行为,以便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这样也能让孩子有更多被重视的感觉。

如果孩子愿意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请家长一定面带微笑,认真聆听,先不要急着打断他们,只有在他的倾诉中,父母才能更多地了解他们,这样孩子才会觉得父母对自己很关心,很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表达简单,适当赞美

与儿童交谈时,若要充分吸引儿童的注意,就要确保让儿童能听懂。

所以,最好用短一点的句子,并不断重复,直到孩子明白为止。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运用,无论是在词汇的选择,还是在语速和语调上,都要把握好时机,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交流的效果也会大不相同。

恰当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交流的兴奋剂和润滑剂。

父母恰当地肯定和欣赏自己的孩子,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也可以增加孩子对父母的好感,因此,他们更愿意与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

我们总是认为孩子长大了就不愿意再听我们唠叨,但不知道孩子想听的并非是我们爱说的那些大道理。如果想要孩子放下戒备与我们畅谈心事,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会改变与孩子的沟通方式,打破“聊天终结 ”的魔咒。

希望每个父母与孩子都能成为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