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大学作为知识、人才、科技等领域创新的集聚高地,要通过融合发展汇聚高端要素资源,塑造发展新优势,主动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真正肩负起新时代大学的历史使命,这既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

为此,不少高校纷纷拓展自己的“交际圈”,以多种形式的合作不断丰富自己的发展资源,着力提升人才培育质量。其中,本身就坐拥三方资源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这方面可谓是有着先天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苏省、教育部、中国气象局三方共建的基础上,南信大通过多元共建打破体制壁垒,进一步拓展了与海洋局、国科大、华为、腾讯等多个主体的合作,为自身的内涵发展注入内在动力

比如,该校主动融入国家江北新区的建设,构筑“校区—园区—景区—社区”一体化的“环南信大”知识经济圈和“国际创新港”;与地方政府共建“基础教育集团”,探索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共建中国气象谷,打通集教育培训、项目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于一体的气象服务行业全产业链,打造世界性的气象主题创新产业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都有力提升着该校在行业、社会内的声誉和影响力,也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空间。学生可以在这些企业以及共建空间里面进行实践、实习,进一步拓宽专业认知,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与此同时,南信大还在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合作渠道,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国际化发展新格局。当前,该校已经设立了海外院士工作站,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海外名校开展深度合作,探索运行“在地国际化”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由南信大牵手发起、全球20多个国家3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的国际气象教育与科学研究协会在南信大成立;2021年,南信大受邀加入世界气象组织水与气候联盟,成为第一所受邀加入该联盟的中国单位;2022年,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全球极端天气气候平台南京中心在该校揭牌成立,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前沿与交叉平台,国际影响力和行业地位不断上升。

如今,南信大已经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本身就拥有比较强大的基底。在此基础上,该校不仅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提升办学质量,还不断探索国际化办学路径,推动气象科研和教育国际化,向着世界一流大学稳步迈进。在这个过程中,该校的综合实力、教育资源、教学质量以及社会影响力都能得到有力增强,从而让学生能站在更高的发展起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