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丨佑木

编审丨橘子

代糖“小崩”,是无糖饮料过气,还是被自己“玩死”?

“强行”套现

近日,代糖制造商——保龄宝因控股股东违规减持一事,接连收到山东证监局和深交所的警示及问询,也引发了业内热议。无糖饮料调整期中的代糖企业生存现状,也引发诸多关注。

据了解,保龄宝是一家功能糖产品制造服务商,目前属于国内功能糖行业的领军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健康食品、功能饮料、医药、无抗饲料等领域,战略合作伙伴包括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伊利、蒙牛等。

根据保龄宝发布的《关于控股股东收到山东证监局警示函的公告》,山东证监局在日常监管中发现,北京永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永裕投资”)作为保龄宝控股股东,在证券公司开展的融资融券业务于2024年2月2日触发协议约定的违约条款,当日永裕投资持有的保龄宝股票被强制平仓38.46万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证监局认为,永裕投资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保龄宝股票,未在15个交易日前向证券交易所报告并预先披露减持计划,违反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第八条的规定。

根据《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第十四条的规定,山东证监局决定对永裕投资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山东证监局同时要求永裕投资积极采取措施,严格规范股票交易行为,依法履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并在30日内提交书面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在近日,深交所就同一事项向永裕投资下发了监管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随着健康生活理念逐步成为主流,消费者对低热量、低热量的饮食需求逐步提升。因此作为低热量功能性甜味剂的功能糖的市场规模也随之逐渐扩大。不过保龄宝近年来业绩却较为低迷。

根据公司过往发布的财报,2021年-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7.65亿元、27.13亿元和25.2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02亿元、1.33亿元和0.54亿元,均已“两连降”。此外,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1亿元,同比下降9.6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317万元,同比增加35.89%。

分业务看,糖醇业务表现的快速下滑是导致保龄宝业绩指标下滑的主要原因。2023年,保龄宝的功能糖业务中,糖醇收入2.1亿元,同比减少41.8%,而且糖醇品类的毛利率也大幅下降,从2022年的14.9%降至-9.7%。

此外,作为国内最早开始进入工业化生产赤藓糖醇的企业,保龄宝2020年公司股价从底部的5-6元/股最高增长至每股25.77元。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赤藓糖醇行业竞争加剧、行业内大面积扩产,叠加饮料行业需求严重不敌供给,从而带来产能过剩等原因,保龄宝的股价一路向下,截至2024年6月24日收盘,公司股价每股仅为5.28元。

也正是基于业绩基本面不断走低和股价的持续低迷,有业内人士认为,保龄宝控股股东此次违规减持,或系有意而为之。

集体“变脸”

中国的无糖饮料市场在过去数年间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在无糖饮食诉求的引领下,代糖产业也出现了蓬勃发展,从人工代糖到天然代糖,安赛蜜、赤藓糖醇、木糖醇、甜菊素等代糖原料风起云涌般进入了各色食品饮料的配料表中。

尤其是元气森林火了以后,其主要代糖原料——赤藓糖醇在2021年价格最高点曾到达4万元/吨,拿货还要排队,引发了一轮行业扩产热。然而,随着大批新进赤藓糖醇企业产能在2022年开始逐步投放市场,新增产能超过实际需求5倍,最终导致价格恶性竞争。2023年,国内赤藓糖醇价格一度跌至9500元/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21日,深交所对另一代糖上市公司——赤藓糖醇生产商三元生物发出了年报问询函,对公司经营业绩连续两年大幅下滑的原因、募投项目相关产能是否存在过剩风险等多个方面展开详细问询。

这背后,由于代糖受到市场需求暂时性下降和同行业竞争加剧影响,代糖上市公司的业绩几乎集体在近两年“变脸”。

年报显示,2023年,三元生物实现营业收入约5亿元,同比减少25.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87.44万元,同比减少64.0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5768.26万元,同比减少64.47%。

事实上,作为赤藓糖醇的生产商,在近两年的价格战中,三元生物的产品销量受到较大影响,连续两年业绩大幅下滑。与最高峰时期的2021年相比,两年间三元生物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整体分别减少11.75亿元、4.76亿元。

对于2023年业绩再次下滑,三元生物称,赤藓糖醇价格持续下跌,挤压了业内企业的盈利空间。同时,部分经销商和下游客户一直在消化前期赤藓糖醇供不应求时抢购的高价库存,新增需求放缓,订单量下降。在价格和销量双重作用下,公司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均同比下滑。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赤藓糖醇行业门槛低,目前严重供大于求。全球需求只有17万吨但供给却达到了56万吨,所以全行业亏损3-5年内难以改观。”

国内植物甜味剂的主要生产企业之一莱茵生物,也正面临客户去库存以及供需预期差导致竞争加剧的困境。

公司过往财报显示,此前,莱茵生物收入和净利润均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2021年和2022年莱茵生物天然甜味剂业务分别增长了53.9%和41.3%;到了2023年,莱茵生物的天然甜味剂业务收入9亿元,同比仅增长1.5%。

在此前投资者调研中,莱茵生物董秘罗华阳曾回应称,天然甜味剂行业遭遇了客户去库存以及行业供需预期差导致竞争加剧的问题,对莱茵生物营收及利润造成了较大影响。此外,随着产品市场价格的下滑,部分存货计提减值和市场等费用的增长,也影响到莱茵生物的净利润表现。

陷入“周期”?

无论是去年的代糖食品安全风波,还是过去两年气泡水赛道的竞争加剧,都透露出饮料行业已经告别野蛮增长的阶段。

元气森林曾创下的70亿年销量,引得各类玩家入局气泡水赛道,其中不乏农夫山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传统饮料巨头。不过,自2022年以来,元气森林告别高速增长后,便开始向其它品类发力,不再推出大批无糖气泡水新品,将一部分精力放在无糖茶、矿泉水品类上,以寻找下一个爆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在沉寂了十几年后,去年无糖茶饮料异军突起。

根据零售数据监测机构马上赢的数据,无糖即饮茶在即饮茶中的份额从2022年1月的16%上涨至2023年12月的32%,在整体饮料中的市场份额从1%提升至5%,上升趋势明显。

此外,今年4月-5月,无糖即饮茶类目的增长势头依旧强劲,整体销售额同比2023年4到5月上涨达14.26%。无糖即饮茶在整体饮料类目中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长达26.17%,超过同期销售额增幅达10%以上。

今年以来,头部品牌更加速了对无糖茶的细分布局。如统一推出新品春拂绿茶;康师傅接连上新无糖乌龙茶、无糖茉莉花茶,以及名为“茶的传人”的新品,主推铁观音与普洱茶;雀巢旗下茶饮品牌雀巢茶萃推出水仙乌龙与茉莉花茶;东鹏饮料旗下的“鹏友上茶”推出了茉莉与普洱两款新品;达利则推出朝叶茉莉毛峰与乌龙茶;娃哈哈一口气上新了四款无糖茶新品;伊利旗下品牌伊刻活泉推出了旋盖式现泡茶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无糖饮料行业收入241亿元,同比增长26%,虽然无糖气泡水市场热度在下降,但无糖茶则取代前者成为增长主力。艾媒咨询也预测,2025年国内无糖饮料市场规模将达615.6亿元。

人们对无糖产品的诉求无疑是源于对健康的追求,但这一需求至今还不能说已经让代糖满足。逐渐失去耐心的消费者,开始放弃“无糖”,转身选择“无甜”。

需要提及的是,去年以来,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为天然甜味剂市场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了被认为积极的成长环境。

2023年,新加坡政府正式施行“饮料限糖令”,要求在售包装饮料上标明营养等级标签和含糖量标签,并禁止高糖饮料开展广告宣传。2023年11月,我国上海实施的《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提出鼓励含糖饮料销售者在有关商品销售区域规范设置健康提示标识。

同时,部分代糖生产商也开始寻求新的增长品类。例如,三元生物在最近一次投资者活动中透露,公司已经着手研究其他甜味剂,例如阿洛酮糖、塔格糖等。不过,赤藓糖醇的过剩产能是否会在阿洛酮糖等新型代糖身上重演,形成一个又一个的代糖周期循环,依然是对所有供应商的重大考验。

不过,代糖生意虽然有回暖的苗头,巨大的产能、内耗的竞争和低迷的消费环境,依然让业内倍感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