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场艰难的反侵略战争、一场正义的反霸权斗争、一场震惊世界的伟大胜利。

而中国人民志愿军之所以能压制装备精良美军,更离不开新中国领导人用兵如神的智慧。

如果说朝鲜战场上哪一幕最能体现这点,那一定是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中,毛主席的“八字真言”。

面对我军十万士兵遭美军围困,毛主席却说“放弃救援,以攻代守!”

正是这八个字,帮助我军成功解围,更锁定了朝鲜战场的胜局。

那么这八个字究竟是何含义?毛主席为何要放弃救援?人民志愿军又是如何破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冷战两极格局,而美苏两大国分别在朝鲜半岛扶持起南朝鲜和北朝鲜两个政权。

由美国扶持的南朝鲜李承晚政权,效仿美国,推行美式民主,却忽视了国内复杂的民情,不顾民众疾苦。

而北朝鲜政权则深受民心,他们效仿中苏革命经验,进行土地改革。半岛统一,始终是南北朝鲜人民的共同心愿。

然而南朝鲜李承晚政权却在未统一情况下,建立国家。

面对长期一边倒的朝鲜民众意愿,北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希望通过武力统一朝鲜,摩擦一触即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朝鲜半岛的背后,美国急于在朝鲜半岛扶持政权,对中苏两国构成威胁。

而二战后,损失惨重的苏联,为了能与美军较量,希望将美国卷入朝鲜战场消磨其精力。

随着朝鲜半岛关系的紧张,自1949年1月至1950年6月,“三八线”附近爆发冲突高达2000起。

终于,在1950年6月25日,朝鲜爆发军事冲突,面对朝鲜半岛的局势升级,美军打着所谓“联合国军”旗号,聚集其他15国赫然入侵朝鲜,打着支援韩国军队的旗号,严重破坏区域和平。

这所谓的“联合国军”不仅“挂着羊头卖狗肉”,更是出于狭隘的冷战思维,美国第七舰队非法驶入台湾海峡,以卑劣的军事手段危害我国主权。

而仅仅4个月,美军就跨过三八线,逼近中朝边境,对我国北部造成严重威胁。

彼时新中国可谓百废待兴,在经济及军事方面,经过长期战斗,元气大伤。我们究竟要不要出兵朝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美军的压迫、金日成的请求以及新中国的长久考虑。

经过艰难的18天抉择,毛主席决定,为了保家卫国,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征!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一场艰苦而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提到抗美援朝战争,许多人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面对装备的差距,人民志愿军是依靠人海战术弥补短板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战争时期志愿军最大军力为135万人,而“联合国军”最大兵力约120万人。在士兵投入上并没有形成所谓的“人海战术”。

而在伤亡情况上,志愿军伤亡人数约36.6万人,而“联合国军”总计伤亡人数高达80万人,如果加上朝鲜、苏联军队的伤亡情况,双方不相上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如此大的军备、后勤及医疗差异,人民志愿军不仅和“联合国军”势均力敌,更打的对方节节败退。

靠的是志愿军英勇无畏的意志、是中朝两国友谊的支持、更是我军将领的运筹帷幄。

1951年4月,距离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仅不足半年,经过多方四次战役,“联合国军”已被人民志愿军及朝鲜人民军打得多次后退,战线由鸭绿江畔推至“三八线”。

人民志愿军的勇猛使“联合国军”始料未及,而暂退“三八线”后的“联合国军”站在战争抉择的十字路口。

面对是否再次越过“三八线”,以及该如何部署下一步作战,美国内部及它的盟友们众说纷纭。

有了之前的挫败,“联合国军”决定不进一步扩大战争范围,而是逐步北进。

美国妄想着在“三八线”附近调整策略,从而重创我军,为日后的休战谈判取得主动权和话语权。

而当时“联合国军”总司令,一个历史和军事爱好者都绕不开的名字——麦克阿瑟,却在这时因为战略问题与时任总统杜鲁门激发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