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70年代,毛主席途经南京,接见许世友时,提到胡宏。毛主席问许世友:“胡宏到哪里去了?”

随后,毛主席又说:

“胡宏是个知识分子,很懂农业,过去干的不错嘛!”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胡宏很快重新担任徐州地委书记。

那么,胡宏究竟有何过人之处?毛主席为何如此关心他呢?

国难当头,脱离富商之家干革命

1935年,年仅17岁的胡宏,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

如果是在和平年代,胡宏应该会在度过几年美好的校园生活后,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组建美满的家庭。

但是,处于战争年代的他,岁月静好无疑是一种奢望。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

此时,在上海读书的四川学子,纷纷返乡。

眼看家国破碎,胡宏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返乡,他决定留在学校,参加军训,从事抗日救亡工作。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胡宏再次做出重要决定——脱离富商之家,奔赴陕北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

此后数年间,胡宏既参加了抗日战争,也参加了解放战争。

在此期间,曾经的文弱书生胡宏,走上前线作战,领导反扫荡斗争、对国民党开展游击战。

这些年间,他尽心尽力为革命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担任地方党政和地方武装领导期间,胡宏组织民众支援前线。关心战士的同时,谨遵党的教诲,爱护百姓。

因此,在为革命事业做出不朽贡献的同时,胡宏也深受革命老区人民的爱戴。

1949年4月,江宁县解放,胡宏受命接管江宁。

期间,胡宏出色的工作能力,再次得到了当地百姓的高度赞扬。

由于江宁地处国民党政治经济要地,又是国民党的自治实验县,反动统治基础牢固,反动势力盘根错节。

再加上敌军溃逃时,留下大量特务、土匪以及散兵游勇纠结在一起,准备伺机制造破坏活动。

因此,当时江宁当地的群众,人心不定,社会混乱。在反动宣传以及各种谣言的影响下,当地的情况非常复杂。

接到任务后,胡宏率领百名左右工作人员,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配属的一个连,来到东山镇,成立江宁县人民政府、中共江宁县委。胡宏出任县委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胡宏经过缜密思考,决定集中力量肃匪安民,迅速做出相应部署,并提出要求:

要迅速肃清溃兵散匪,以政治瓦解为主,广泛进行形势以及约法八章宣传,配合必要的军事打击。
对于残留的警察以及自卫队,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例如,对于有武装的地方,应立即解散他们。
只有干部没有武装的,要先接收伪警察分局,命令他们全部缴械,并调往县里受训。
而自卫队则直接由区政府指挥,争取让他们协助解决散匪的问题。

仅仅过了几天,江宁县全县就已经基本稳定,学校重新恢复上课。

对此,当地群众非常满意,他们说:“之前已经有心理准备,你们来了乱一两年。没想到,才过了几天时间,我们就能安心种田做生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