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路线图 一份上山情

在上山考古遗址公园里,一张跨越15年的“上山申遗与建设路线图”很是醒目,这是浦江县委原常委、宣传部原部长徐利民牵头绘制的。

2020年,成立上山文化遗址联盟;2021年,申报“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022年,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23—2025年,启动建设上山文化博物馆;2025年,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26—2035年,上山文化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当时,这份路线图的出炉,其实面临诸多挑战。徐利民刚接手上山工作时,上山知名度还没那么大,畏难质疑的声音不绝于耳,很多人觉得,上山申遗遥不可及,申遗动辄几十年,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徐利民不这么想,对上山,他有一股子痴劲儿,视之为终身事业,在一片质疑声中,笃定的他在工作笔记中写道:“前方路漫漫,关键要启航。”“上山申遗必须坚定信心。”“我们目标更应放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要绘制一张“上山申遗与建设路线图”的想法,徐利民一开始就有了。他说:“上山申遗,功成不必在我。”“我退休以后,我的后半辈子都要跟上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对于上山,他有“三怕”:一怕慢慢来,二怕“小搞搞”,三怕失机会。

“起初,上山申遗只是一个设想,具体要怎么干,谁都讲不清楚。”浦江县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县社科联专职副主席张生壬说。

破解这个难题,徐利民有两招:一是现场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19年5月,徐利民接手上山工作,同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正式任命文件还未下,他就“躬身入局”,11月7日,他带队去桥头、跨湖桥、良渚学习。此后,在他的建议下,浦江县四套班子领导去到良渚现场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是请教专家。第一次在良渚,徐利民就与上山文化主要发现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碰面,初步形成了“三步走”规划。在良渚学习后,徐利民在工作笔记中写下:“感触最多的是遇上陈寿田书记,他的经历与我相仿,对良渚视为生命,可当我的老师……他说自己是出国最多的人,是见证三个(项目)申遗成功的人,这让我仰慕不已。”

陈寿田是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据他回忆,有一次,徐利民请他去浦江当上山申遗顾问,给四市六县的申遗工作者聊聊良渚古城遗址申遗的经历。那天到浦江已经很晚了,徐利民仍然坚持在酒店大堂等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生壬参与了申遗路线图的修改过程,在他看来,徐利民一手绘制了路线图,但过程绝非一蹴而就的,是在不断现场学习、请教专家的基础上,一点一点完善并清晰起来的。“徐部长亲力亲为,充分考虑路线图严谨性和可行性,反反复复,已经记不清改了多少遍。”直到2022年2月,路线图才正式出炉。

这一大手笔的背后,彰显徐利民的大格局、创新思维和敢想敢干,也充满了传承弘扬上山文化的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沿着申遗路线图一步一个脚印,徐利民走得很坚实。他曾说:“如果上山有幸申遗成功,真不枉此生了。”

可以告慰徐利民的是,按照申遗路线图,浦江正紧锣密鼓持续推进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工作。去年8月,《上山文化遗址群申遗预备名单文本》及相关申报材料按计划如期提交国家文物局。“徐部长未竟的上山夙愿,由我们接力去实现。”浦江县上山遗址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国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