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填补世界生物医药产业空白;人参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赋能产业向新;新型高效环保活性钙“点石成金”;关键战略材料玄武岩纤维出口海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新”提“质”,以“质”谋“变”,通化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建设医药健康、人参、文旅“三个千亿级”和“若干百亿级”产业集群,聚力开创高质量发展崭新局面。

走进通化探“新”,记者欣喜地看到: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抢滩占先、未来产业争先布局……“新”力量塑造发展“新”动能,见“势”见“力”。

竞逐“新”赛道:优势产业向“新”而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锚定“三个千亿级”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成为通化市竞逐高质量发展赛道的关键词。

“问”药通化,104户医药企业聚集于此,尖端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

制胜生物医药“新”赛道,通化安睿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十年磨一剑,自主研发出目前全球唯一一个获批上市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期以来,人血白蛋白供应一直受血液制品短缺与动物源性污染的困扰。我们攻克许多难题,产品纯度、表达水平、生产规模等多项成果全球领先。”通化安睿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项炜兴奋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造”引领,释放新质生产力,企业联合国内多家企业研发多套目前全球首台先进设备,年产量50吨的重组人白蛋白原料和制剂生产基地一期车间现已投产。

“在世界舞台展现中国创新力量,安睿特还与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等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多个国家达成合作协议,同时与墨西哥等国家建立广泛伙伴关系。”项炜表示,放眼全球市场,企业“创新+出海”双轮驱动。

向新质生产力要增长新动能,通化人参追“新”逐“高”寻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智”赋能提升人参产业核心竞争力,通化人参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加紧建设,“智能大脑”推动人参产业数字化、数据可视化、产品可追溯。

现场演示让人眼前一亮,平台实时展示通化人参生产总值、总种植面积以及林地、参龄等情况,全产业链发展情况一目了然。

“该平台是全国第一个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种植地块全生命周期智能识别和管理平台,也是全国第一个聚焦中草药数据要素全领域整合信息平台……”谈及人参产业链数字化,项目负责人曲奎良娓娓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平台人参一产板块投入运营,全部建成后将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数据资源向数字资产转化。

向“新”而行,通化市优势产业焕新升级,“新”力量绘就发展上扬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立足产业基础,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取得新突破,通化打响医药健康产业“三年跨千亿”攻坚战,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推动更多先进成果应用到产业发展中。加大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和技术升级力度,加快传统医药产业智改数转,近年来转化科技成果近60项,培育产值超5000万元医药大品种44个、实现产值93.5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挥资源优势,推动人参产业迈上新赛道,实施人参种源护育项目,启动人参种源基地建设;支持益盛药业等龙头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开展地理标志商标申报,努力将“通字号”商标打造成“长白山人参”品牌体系中高品质的区域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做响地域品牌,推动文旅产业塑造新优势,加快构建“一城十线百景千亿级”文旅产业新格局,做响高句丽5A级景区品牌、加快龙湾5A级景区创建,深挖万峰滑雪场世界级冰雪资源和白鸡峰全球首个高山陨石坑优势,全力打造“双5A级+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用好创新之“钥”,提速产业之“擎”,通化市“三个千亿级”优势产业新技术、新突破汇聚出澎湃动能。

拓步“新”领域:新兴产业向“实”发力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通化前瞻布局,新材料锻造新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块块石灰石的“升值之旅”,印证着新材料产业的腾跃。

走进通化鑫鸿新材料有限公司,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高速运转,经过沉化、混料、成型等工序,石灰石蜕变成为高效环保纳米活性钙新材料销往全国,“身价”百倍上涨。

“产品主要应用于钢铁冶金、石油化工、焦化等行业固定床干法脱硫脱硝工艺,效率是传统工艺的3至5倍。”公司副总经理马天然坦言,“点石成金”,企业药剂、生产装备、环保装备等100%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化鑫鸿新材料主要从事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服务等业务,产品性能质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市场占有率达90%。

“年初以来,企业4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日产量达400吨,今年订单量已突破亿元。”马天然十分自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探柳河中溢集团(吉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材料产业园、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等项目陆续投产,在建项目全速推进。

企业专注于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及石墨制品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自主研发专利38项,产业规模国内排名前列。

“负极材料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3C消费电子和电力储能等领域,是国家鼓励的新能源材料产业,拥有全工序流程的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据公司生产总监孟宪红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下,企业年产3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二期工程正全速推进。整体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2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把坚硬的石头熔化拉丝变成纤维,再从纤维制成复合新材料……走访吉林通鑫玄武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键战略材料玄武岩纤维在多领域崭露头角。

“我们刚刚出口了一批瑞典订单,预计今后每个月都会有一批产品出口。”公司副总经理秦广玲面露喜色。

作为集玄武岩连续纤维及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新材料高新技术企业,通鑫科技创新的“玄武岩连续纤维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科技成果被评为国际先进水平。

“我们还与一汽和吉林大学共同研发,以玄武岩纤维为增强材料的汽车用环保型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即将形成产业化。”全力打造国内外先进的绿色环保新材料企业,秦广玲信心满满。

在通化,新材料领域企业如雨后春笋破土拔节,新材料产业随之勃兴。目前,全市新材料产业规上企业22户,部分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锻造“新”优势:科创沃土凝“新”聚“势”

以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为核心方向,通化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在国内首创智能试油车、智能修井车、智能远程钻采控制系统,让“中国造修井机”享誉世界;

专注高端多用途金属粉体材料生产、研发,华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一次还原生产线,技术工艺国内首创、世界领先;

让“通化制造”走出国门,通化建新科技有限公司独创在氧化矿中采用火法加湿法工艺对电池级硫酸镍、硫酸钴生产线成套设备的开发与制造技术,填补了国内同领域技术的空白;

开启创新之路,通化宏信研磨材有限责任公司填补吉林省内碳化硅陶瓷材料的空白,研发建立国内第一条碳化硅切割微粉生产线,碳化硅特种陶瓷原料粉生产线产能达5000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通化众多企业向“新”提“质”,凭借一个个“核心密码”,引领产业风向。

这背后,得益于通化市坚持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创沃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着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通化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为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筑牢科技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支持吉林人参研究院“人参林下轮作关键技术研究”、建新科技“红土镍矿生产电池级硫酸镍技术研究与应用”等30个项目。东宝药业“甘精胰岛素”投产上市,建新科技“镍铁电炉”、晟航科技 “氧化纤维棉”、双正医疗“猴痘检测试剂”等科研成果打破国外垄断。

培育企业集群,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开展“科创专员”专项行动,实施“人参皂苷提取工艺优化”“高特异性鼠源NT-proBNP单克隆抗体研究”等科技创新项目30余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新平台建设,聚焦重点产业,依托特色园区和龙头企业,组织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十四五”以来新建各类平台17个,全市省级以上科技研发和技术中心发展到38家。

突破创新成果,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十四五”以来落地转化科技成果33项,技术合同交易金额累计13.1亿元。

夯实支撑能力,加速实现医药产业“六个回归”,在全省率先搭建“医药健康产业大脑”,重点支持41款新药研发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医药创新项目。“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大问题及破解策略研究”成功列入中国科学院支持吉林省高质量重大咨询专项。

向“新”而行、向“实”发力。“新”城通化,正顺势而上,起势而为!

来源:吉林日报(记者:隋二龙 李铭 王耀辉)

主审 | 王远洋 审核 | 李蕴涵

责编 | 刘雁冰 编辑 | 杨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逐“新” 向“质” 谋“变”——看通化市新质生产力效能如何加速释放

逐“新” 向“质” 谋“变”——看通化市新质生产力效能如何加速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