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1年夏末,我国很多地方连续发生失火事故,有的大火烧毁了农民的麦场、仓库和粮食。这给农民们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何载受命写一份全国火灾事件汇总报告,然后用中央的名义发一通报。

在通报稿件中,何载重点报道了火灾造成的损失,以及未来需要防范的措施。当这稿子送到毛主席的案头后,主席阅览后,直接作了彻底的修改,批了反对官僚主义。对此,何载十分佩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载在毛主席的身边工作多年,从很多问题上,都能感觉到毛主席的看法之独到、一针见血。

何载参加高岗问题座谈会,在处理高岗问题中主席有4点指示

1953年8月,高岗问题发生后,何载奉命写简报,向中央起草报告。他从历史资料中了解到高岗的过去。高岗在国内战争中,打仗勇敢,在东北局、抗美援朝中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由此,他获得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认可。

但后来的高岗变了,特别是进城之后,“被糖衣裹着的炮弹打中了”。高岗进了北京官大了,个人的权欲也就大了。原来政治觉悟不高,旧社会的意识和恶习很深,又不好好学习,极端个人主义恶性膨胀发展到向党争权争利。他当时表面还没有反对毛主席,但发展下去,必然会猖獗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处理高岗的问题上,毛主席给出了4点指示:一、高岗问题只限于他在北京和东北的事情,限于一定的人以上,不株连其他地区的干部。二、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高岗是有其正确的,有功于革命的一面,因而博得党的信任,但他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和私生活的腐化欲,长期没有得到纠正和制止,并且在全国胜利后更大发展了,这就是他黑暗的一面。三、在高岗认真检讨以后,中央还要考虑给安排适当工作。四、别人要去帮助他。

何载不久向《人民日报》递交了三篇社论。其中一篇叫《保持谦虚态度,反对骄傲情绪》,毛主席在上面写了一些话,有一段是这样写的:“那种以为中国革命胜利是由于他们打的天下,因而居功骄傲,实质上是贪人民之功,争夺人民胜利果实的剥削阶级的反动思想,是一种反人民的思想。”何载表示,这些对他也有着很深的教育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载听说,高岗看过社论后,起初是有所震动,但后来还是走上了不归路。即便如此,党中央还是未给他戴上叛党的帽子,允许他的骨灰安置在八宝山。由此可见,党中央和毛主席对犯错误的人的处理,是极为严肃认真地。毛主席对高岗问题的看法,简直是一针见血。何载认为,这离不开主席的庞大知识储备。

何载说,外国将军也佩服主席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一文

何载在1985年的时候,去意大利参加过“世界反法西斯战士大会”。会议结束后,何载就被安排与几个意大利、法国退役的高级军官会晤。这些人都是戴高乐将军的得力部将与助手。

让何载感到有些意外的是,这些人不但赞扬毛主席是军事天才,而且自称是毛主席的崇拜者。从他们掌握到的《毛选》里的关于军事的论断和警句,甚至有种不比国人差的感觉。他们告诉何载,毛主席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一文的理论水平,已经超过了孙子,运用这一理论的实际指挥才能,超越了拿破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的确,毛主席在工作中也常采取这种战术。1952年,毛主席研究解决西藏问题时,几乎看到了当时能找出来的一切有关西藏的历史文献。其中包括地理、人物传记、风土人情,甚至民间艺术,医药等等。在那些日子,有关西藏的电报、报告、来信等,不论长短,都要阅览。毛主席真是事无巨细,直到西藏问题定下来后,他才松手交给别人去办。

1956年初,毛主席在研究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时,不但先后找了34个部委听取汇报,而且翻阅了10万多字的材料。经过反复考虑,最后写成了《论十大关系》。在首次印发之前,毛主席就亲自修改了三次。毛主席的这种工作方式,有其优越性和一定的深邃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载分析说:“我们常常看到当主席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精神更为焕发,心情舒畅,表现了胜仗后的欣慰心情。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享受,在精神上起到一张一弛的调节作用,从而精力更加充沛,以利于下次‘战斗’。”

毛主席的这种工作方式,有被仿用后,都有效率高、质量优的感受。但这种做也是有一定条件限制。比如,当年周总理是国家的“总管家”,每天有着千机万事等他决断,不能也不可以抛开日常事务,集中一两个月的时间,只从事一件工作。

全国许多地方失火,毛主席在通报上批反对官僚主义

1951年,何载负责起草火灾汇总通报。当他写了很久,认为很完整了。但毛主席看过后,直接作了彻底的修改,将重点放在了反对官僚主义上。毛主席说,失火确实不好,但烧了官僚主义,给官僚主义者一大棍子却是大好事。何载当时就佩服不已,这样一来,主攻方向变了,笔调也变了。

确实,失火的事情经常会有,群众中早有防范措施,领导也三令五申,但根本关键是官僚主义。当时,毛主席就敏锐地抓住了这个苗头,次年春天,便发动了“三反运动”。

50年代初,人民来信越来越多,秘书承担不了。为此,中央办公厅秘书室成立了。由杨尚昆直接领导,田家英总负责,何载也参与和主持过一段时间工作。这个机构,毛主席叫他“专门为我处理人民来信的秘书室”,有时叫“我的秘书室“。当年的秘书室,毛主席指示,分别处理,综合反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简单的讲,分别处理就是按照来信的情况,逐一办理,综合反映则是定期把全部的来信中反映的问题,向毛主席作专题报告。

当时,毛主席精力充沛,每天都会批阅大量文电,并处理相当一批的人民来信。这些信,有民主人士和文人、学者经过单位送的;有毛主席的旧友、相亲、老部下转来的,还有广大基层干部群众通过邮箱寄来的。

而秘书室只服务最后那种。毛主席规定每天最少选择10封信给他看。何载后来回忆说,毛主席看人民的来信就像读书一样,特别认真,画杠、画圈、点点,比比皆是。毛主席的回信尤为高出一筹,他看问题不仅善于抓住要害,而且能简要地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向。值得一提的是,主席的回信,还特别的热情,这样做更能给写信者慰藉和鼓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在综合反映的问题上,也有很多的批示。何载记得,有一次主席批写:“必须重视人民通讯,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态度。”

到50年代中期,群众向毛主席反映问题的来信一直增加,何载说,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有两三万件。为了适应需要,秘书室也在不断增加人手。但还是人少事多,但大家都是兢兢业业地奉献,甚至长期没有假期也毫无怨言。

何载表示,多年后,每当就想起秘书室的工作,都不禁感到怀念绵绵。何载说,秘书室的同志们对增强毛主席与人民群众联系,有着一份不可磨灭的功绩!

在与毛主席相处的多年里,何载在很多问题上,都感受到主席看待问题的精妙之处,不由得感到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