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82年11月,吴学谦被任命为外交部部长。次年1月,黄桂芳奉命从外交部新闻司调任吴学谦的秘书。此后,黄桂芳在吴学谦的身边工作了8年的时间。直到1991年初,他被调离了吴老的身边。

黄桂芳临行那天,吴学谦把他叫过去嘱咐了一席话。吴老希望他能到第一线去工作,这样有利于他以后的官途发展。后来,黄桂芳每次休假的时候,都会找吴老聊一聊自身和工作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年后,吴学谦准备成立一个特殊的基金会,他还郑重地邀请黄桂芳等到退休之后加入其中。对于吴老的安排,黄桂芳感激万分。

黄桂芳被调到吴学谦身边当秘书

黄桂芳调任吴学谦的秘书后,第一件事就是机场接机。那是1983年1月的一天,在首都机场,黄桂芳第一次见到了出访归来的吴学谦。黄桂芳自我介绍之后,吴学谦向他伸出手,说:“听人介绍过你,明天办公室见。”话说,吴学谦从中联部调外交部时,只带了个司机,没带秘书等工作人员。

次日一早,吴学谦把黄桂芳叫过去,问他来这里工作有何看法?黄桂芳如实说,他从未干过秘书,担心做不好。吴学谦拍拍他,笑着说:“我也从未干过外交部部长。没关系,慢慢熟悉嘛!”就这样,黄桂芳正式地成了吴学谦的秘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桂芳调来的时候,就打听过吴学谦的经历了。吴学谦于1921年12月出生在上海。他早年就读于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自1938年起,吴学谦在上海地下党的领导下从事学生运动。次年5月,吴学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4年后,吴学谦任上海地下党学生运动委员会委员、副书记、书记。在解放军渡江以前,吴学谦参与领导上海的学生运动,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坚决斗争。在渡江以后,吴学谦又带领学生们参加了党领导的秘密组织——上海市纠察总部(人民保安队),积极配合解放军,提供敌情线索、搜索残余敌军、保护工厂、学校等做了许多工作。

1949年以后,吴学谦任共青团上海市工委秘书长。1958年调往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工作,任五处处长。1978年后,吴学谦任中联部第一副部长。1982年任外交部副部长。

1988年4月,吴学谦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与此同时,吴学谦还有个职务叫“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同年12月31日,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1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吴学谦要出席并讲话。这里有个小插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天,准备去参会的吴学谦,在办公室突然脸色苍白,上吐下泻。身边的工作人员马上给北京医院打了电话,医生听后要求把吴学谦立即送到医院急救。可吴学谦却执意坚持要先去大会堂开会。

工作人员也深知这场活动的重要性,且无法改变吴老的决定,便赶紧送吴老到了会场。吴学谦强忍着疼痛,发表完讲话。散会后,吴学谦在众人的催促下,才去了医院。大夫检查后,发了一顿火。原来再晚点送来,后果不堪设想。就这样,吴学谦住了院,可在医院的他,却还想着工作。

像这样的场景,黄桂芳见过不止一次。吴老在工作中的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给黄桂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桂芳要调离,吴学谦嘱咐他到第一线好好干

在黄桂芳的眼里,吴学谦的身上有着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1986年,吴学谦一家搬进中联部的住宅区后就没再换过。期间,吴学谦的儿子曾多次对父亲讲,把房子装修一下吧,住着舒服。吴学谦却不理会,主要原因还是怕花国家的钱。吴学谦去世后,很多的亲朋好友来家中悼念。他们发现吴老的房子和普通人家的没两样,甚至更简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住的方面不讲究,穿衣就更随便了。黄桂芳回忆,在吴老任外长期间,夏天老是穿着那套50年代在团中央穿过的衣服改制的西装,还没他们工作人员穿得款式新呢!

1985年,黄桂芳陪同吴学谦去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行李在托运的时候弄丢了。黄桂芳赶紧去找航空公司,不久得到回复,托运的时候皮箱子散开了,工作人员看到里面除了两件旧衣服外,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便没着急运送过去了。黄桂芳听到这个解释后,一时间感到啼笑皆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桂芳任职吴学谦的秘书后,在吴老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吴老对待工作时的那种认真态度。

黄桂芳曾说,吴学谦写文章会反复核实材料,一再推敲。过去吴学谦写得《解放前夜的上海学生运动》一文,被认为是我党历史上不可缺少的珍贵史料。上世纪60年代,吴学谦遵照毛主席“需要出一些简单明了的非洲方面的书”的指示,成立了一个亚非研究所,他领导所里的同志们编写了《非洲手册》。此书内容详尽,特别具备参考价值。周总理对这本书情有独钟,曾出访10个非洲国家时就随身携带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处理外交文书时,吴学谦是慎之又慎。他会和黄桂芳等秘书一起,从内容到标题,甚至标点符号都要仔细审改。吴学谦曾对黄桂芳说,我们在工作中就是要有“认真”二字,稿子不要怕改,越改才越成熟。

话说,吴学谦之所以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出口成章,绝对离不开他背后的学习。黄桂芳表示,吴老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阅读最新的报纸。为了让部、司的领导能及早知晓昨晚发生的世界大事,吴老一上班就把值夜班的新闻司的同志叫来,让他们到会议室汇报。吴老趁着这个机会,当场研究、布置一些任务。

后来,有些在新闻司工作的同志,回忆起当年的事,还记得汇报时的那种紧张感觉。话说,这对于他们的能力提升,也有极大的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桂芳说,吴老出差在外时,身边总要带个收音机。他经常边吃早饭,边听新闻。吴老和他说过,只有掌握世界的最新动态,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矢。如果一问三不知,那就会出丑喽。吴老还鼓励部里同志搞调研,多参加一些国际上的会议,从中汲取养分。

1986年,吴学谦对一篇名为《一定要让雄鸡在尼日利亚长鸣》的文章大加赞赏。此文内容虽不长,却言之有物,标题也鲜活。主要说,“雄鸡牌”蚊香既有利于驱蚊,又能让中国企业获利,这个传统的市场可不能被外国的企业挤掉!

1988年4月,吴学谦还分管旅游工作。那时,他根据调研,结合中国国情,首次提出了加强旅游业的软环境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1年初,黄桂芳接到通知,要调离吴老身边了。出发之前,吴老把他叫到跟前,嘱咐他到外交第一线好好干。吴老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今天已经是信息时代,和以前比,现在各方面消息都可通过媒体等各种途径迅速获得,但尽快追踪国际、地区大势,刻苦努力抓好调研的优良作风不能丢!”

对此,黄桂芳牢记于心。此后,他在驻外使馆待了近10年。后来一次在看望吴老时,吴老说他准备新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让黄桂芳也留心着,以后回国后可参加这方面的工作。

2000年6月,黄桂芳退休,直接进了这个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