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发迹于上海的精品咖啡店Manner,一夜之间,成为全国最著名的咖啡店。

倒不是因为它业务覆盖量有多广,而是因为Manner咖啡店连续两日被爆三起冲突。

但我今天想谈的是“泼咖啡粉”那起。

因为,它的网络舆论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年女性”群体,在网络环境里的生存空间有多艰难。

事件简短回顾:Manner咖啡店,中年女顾客被员工当头泼一罐咖啡粉。

在泼咖啡粉前,两人关于“咖啡什么时候好”有争执,顾客嫌员工态度不好,员工认为顾客咄咄逼人。

但相距甚远的两个人一直在进行文斗。

员工动手泼顾客咖啡粉前的最后一段有来有往的对话是:

顾客:你吵什么?你早饭没吃啊?

员工(情绪高昂,声嘶力竭):对啊,我就是早饭没吃!你去投诉我啊!你——去——投——诉——我——啊!

随后,员工边无限重复着这句话,边陡然暴起,瞄准顾客,就给她劈头盖脸撒了一罐子咖啡粉。

由于员工在视频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情绪失控,和心态崩溃问题,我很能理解媒体此后讨论的关注焦点在Manner咖啡店有没有苛待员工;员工是不是精神压力过大等等问题。

另外,也有媒体采访了Manner的咖啡师,了解到Manner内部采用“员工被投诉三次将被辞退”的管理方式,这无疑增加了这则事情的社会性。

作为万千普普通通的打工人中的一员,我也同样很气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顾客承担舆论一边倒的辱骂?

大众评审的第一条主张:顾客不尊重服务员

很多群众质问顾客“为什么要欺负服务员的”。

这种疑问的逻辑是,顾客说话也很难听,不就花了几十块钱,还把自己当上帝了吗?

因此他们两害相逢取其轻,觉得“服务员发疯”虽然值得商榷,但更难以容忍的是顾客不尊重服务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媒体爆出的监控录像来看,被泼完咖啡粉的顾客,就灰溜溜坐在那儿,擦拭自己身上的污渍,她当时的梦想是从员工这里要到一句“道歉”。

但员工十分趾高气昂,超大声咬定自己何错之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难想象完全不打算为自己动手的行径道个歉的员工,对比对面全程就克己复礼,没让这桩事件上演成肉搏的顾客之间,后者竟然一点“同情票”也没捞到。

咖啡师,泼顾客咖啡,这件事情,能算尊重顾客吗?

大众评审的第二条主张:可是这个小姐姐已经手下留情了耶!咖啡店里可不止咖啡粉

接下来要说的是一条超过5000人点赞的评论:

你知道的,咖啡店有开水,有牛奶,还有咖啡液。但这个小姐姐偏偏选了咖啡粉,不烫不湿。

是怎么样?这位小姐姐对面的顾客,还需要感谢她手下留情,只挑了咖啡液是吗?

小姐姐泼洒的动作如此豪迈,顾客的确会庆幸她手里拿的是咖啡粉,但不是什么“感恩”情怀,而是“幸免于难”、“劫后余生”、“不幸中的万幸”的交织情绪。

后一条紧接着的评论点赞数目也轻松突破1700。

Manner咖啡店员工工作量巨大,我们公司楼下的店之前每天就一个员工,订单多的时候出餐要等一个小时,员工肯定也很郁闷。

是的,今天通过各类媒体的报道,我已经充分了解到该精品咖啡店给予员工的压力之不合理。

但这件事情,工作量的不合理,考核标准的痛苦折磨,是对面这位顾客造成的吗?

大众评审的第三条主张:力挺打工人

有近2500人给以上这条评论点了赞:

笑死,打工人正常的精神状态。懒得和你装。

我国女性退休年龄至少是在50周岁。

如果说是出于对打工人的同情,对面那位对话中明确提出“我马上要迟到了,来不及了”的顾客,也非常有可能是打工人。

再叠加从视频上看出,光线尚明亮,工作日的青天白日,这位顾客决定走进咖啡店,给自己来一杯咖啡带走,那她为什么被被归类在“打工人”的对立面?

这种仿佛资本家被作弄了,打工人解气的欢乐,到底是从何而来?

下面有网友接着这位网友的“快乐”发言,代入了自己,设想了更优解:

是我的话,我可能不会动手,我会自己做一杯冰美式,脱下工服坐在外面喝,我气死她,投诉呗。反正还能怎么样。

我充分支持这种想法,因为至少他的设想方式中摘除了“泼咖啡粉”这一环节。

这位员工在泼完后五分钟,仍然斗志昂扬,绝不致歉,足见她早就不想要这份工作了;去外面给自己冲杯咖啡,把自己已到临界点状态告诉顾客,都比现在的方式好。

因为,其实,所有Manner内部的故事,顾客都是不知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Manner员工困在忙忙碌碌,像陀螺那样不停旋转算法里的,不是对面的顾客。

顾客在自己的人生,可能在另一套不停旋转的算法里。

大众评审的第四条主张:有的老阿姨真的是......

认为这件事情出现的果,是因为顾客是个“老阿姨”的缘故,这样的言论比比皆是。

你此言一出,附和者甚多,纷纷攻击起和“老阿姨”这个群体,例如她们是如何瞧不起人;战斗力极强,还喜欢占便宜,搞特殊。

另有网友被触发了自己的情感记忆,说:“有幸遇到,当时我的暴脾气就上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会喜欢年轻人。

舆论也是主要由他们把持的。

因为他们网感好,追逐热点的速度快,爱发声。

但这件事情上,我的看法是:如果年轻人愿意换个角度看的话,你会发现幸好对面是个令他们厌弃的“老阿姨”。

如果是个同样暴脾气的年轻人,如果是个“左青龙右白虎”的壮高个,他会这样委委屈屈坐在那儿,给自己擦擦咖啡粉,嘴里叨叨:你该给我道个歉吗?

已经情绪上头无法自控的咖啡师会继续叫嚷“我没有错!倒什么歉”吗?

每个人都会老的,你不可能永远是网络上声量最大,最活跃的人群。

这位顾客,该不该催这杯咖啡,取决于她到底等了多久,她和员工是如何交涉的;但她不该被泼这罐咖啡粉。

无论她是“小姐姐”,还是“老阿姨”,她都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