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对考生的志愿填报服务,落实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决策部署,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日前正式上线。该平台面向高考生免费开放“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基于招生、就业、调查、测评等大数据,结合深度专业和职业解读,提供志愿推荐、专业介绍、心理测评、就业去向及前景查询等服务。

与此同时,各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结合实际,研发完善了志愿填报信息服务系统,免费向考生开放,提供权威的往年录取数据、当年计划数据查询服务,并增加了基于个人需求设置的志愿备选、推荐等功能。

近年来,考生的个性化志愿填报咨询需求逐渐提高。教育部和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为考生免费开放志愿填报信息服务系统,是补上志愿填报“信息差”、消除考生及其家长志愿填报焦虑、治理社会机构志愿填报服务乱象、进一步推进高考公平的重要举措。各地各校要加强对免费志愿填报信息服务系统的宣传介绍,引导考生及其家长用好这一系统,科学合理地填报志愿。

高考志愿填报的重要性无须赘言。虽然教育部早就要求充分发挥高中阶段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加强对一线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培训,使其科学指导学生填报志愿。但从现实来看,不少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仍存在不了解高考招生政策、不了解大学专业、不知道如何填报各批次志愿的问题,由此进一步加大了考生和家长对校外志愿填报服务机构的需求。一些“网红”也利用考生、家长的焦虑心态,兜售高价志愿填报服务。但真实情况是提供的志愿填报服务往往并不专业,给考生和家长的院校、专业信息并不全,容易对考生和家长造成误导。

对于志愿填报服务乱象,社会舆论的质疑声强烈,但也有人为志愿服务机构辩解,认为他们为普通家庭学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补上了“信息差”,诸如告诉家长某一专业就业前景如何、某类学生更适合填报某一院校等。是否果真如此,还需时间验证。

教育部推出免费“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后,解了不少考生和家长的燃眉之急,收到大量点赞。数据详细、查询方便的信息服务,可以帮助考生和家长作出更为理性的志愿选择。每所高中学校也可利用这一免费志愿填报信息服务系统,对考生和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因为在此之前,有部分学校教师反映,他们也不掌握详细的专业数据信息,缺乏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的有力工具。

需要注意的是,填报志愿要做到知彼知己。知彼是了解高考招生政策、高校专业信息;知己是对自我进行分析,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教育部推出的免费志愿填报信息服务系统也提供了心理测评服务,便于考生对自我进行更全面的了解。但测评只能作为参考,还需要考生认真分析、科学研判。有的学生填志愿,是由家长包办代替。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并不尊重孩子的想法,也不考虑孩子的兴趣、能力,只想着“不浪费一分”,选择有“钱途”的专业,或者请志愿填报服务机构帮忙,这就把学生的志愿变为了家长的志愿、咨询师的志愿。如此填法有很大的后遗症,即不少学生进入大学后对大学、专业不满意,对专业学习不适应。虽然近年来多所大学推出了转专业政策,但并不是所有学生的转专业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个别学生就因为专业问题而中途退学。

因此,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免费志愿填报信息服务只是一个方面,还需要对考生和家长进行教育指导,告诉他们填报志愿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要由孩子自己做主,多从孩子的兴趣、能力出发,报考适合的院校、专业,不能盲目跟风,也没必要追逐所谓的热门专业。评价高考志愿填得好不好,不能只看是否被大学、专业录取,还要考虑进入大学之后的学业发展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有长远的规划,孩子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另外,一些家长轻信志愿填报服务机构宣传的掌握“内部信息”。每年都有一些家长因此遭遇高考招生诈骗、志愿填报陷阱。对此,除了加强对免费志愿填报信息服务系统的宣传,还要加大对招生诈骗的打击力度,以公开、透明、阳光的招生过程,让所有考生和家长都明白高考招生没有所谓的内部信息,所有信息都是公开的。开发免费志愿填报信息服务系统,就是对高考招生信息公开的最好实践,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高考招生的透明度,深入推进高考公平。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