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硕士生毕业错穿导师服拍照、实习生命令领导干活……各种“以下犯上”的抽象事件评论区里总能看到“倒反天罡!”的评论,以示对这种“大逆不道”行为的谴(cheng)责(zan)。想来“倒反天罡!”虽然与“反了你了!”意思相近,但看起来更加书面的表达方式,却给严肃的氛围增添了些喜剧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话说回来,“倒反天罡”真的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吗?

或许我们应该先来确定一下“天罡”是什么意思。

我们最熟悉的“天罡”就是元末明初的小说《水浒传》里的“天罡尽数投忠义,地煞齐临水浒来”,而这三十六天罡里又正好有一位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一个重情重义、武艺高强的人物;在清小说《说岳全传》里,更是将卢俊义、林冲、岳飞三人描述为周侗门下的师兄弟,可见“天罡”在民间的意象之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卢俊义

(图源上海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特展 戴敦邦作)

事实上,“天罡”是来自道教的术语,在《中华道教大辞典》里,“天罡”的一个释义为北斗第七星,也就是摇光;道教丹家借以喻指人心中秉天地之正气而生的天罡之气,此气与生俱来,与人相亲相爱,君臣一心。若是从道教喻指的含义来看,“倒反天罡”确实是一件很严重的事;但是从“天罡”指“摇光”来看,“倒反天罡”意味着北斗星斗柄的指向发生了变化,这件事严重吗?其实非但不严重,反而是一个很常见的自然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斗七星(图源维基百科)

在先秦典籍《鹖冠子·卷上·环流第五》中写道:“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意味着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发现北斗星斗柄的指向会随着季节“倒反”了。

不过北斗星的这种“倒反”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绕着一个点旋转,这个点是什么呢?或者换个角度,“北斗星”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斗”很好理解,就是形容这七颗星星的连线组成的形状像古代的器具“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铜龙首柄威斗(图源武威市博物馆)

而“北”指的是天璇(北斗第二星)往天枢(北斗第一星)的方向的连线一直指向北极星,也就是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恒星。北极星与天枢的距离相当于天枢与天璇距离的五倍,所以在找到北斗星后便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北极星,从而确定北方向。为什么北极星一直在北方向,北斗星却会绕着它旋转呢?我们知道地球有一个自转轴,而北极星离地球的自转轴很近,所以站在地球上的我们用肉眼来看北极星基本上是不动的;但其他的星星离地球自转轴比较远,所以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转动,或者说我们站在地上,随着地球自转而感觉到星星在转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斗星与北极星的位置关系

(图源reddit r/coolguides,有改动)

当然,地球的自转并不是星星看起来会动的唯一因素。前面我们提到,北斗星的斗柄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指向不同的方位,这显然不是地球自转可以影响的。与季节有关的会转动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呢?没错,就是地球的公转,也就是地球绕着太阳转。

现在我们可以玩一个有趣的小游戏:把上图“斗柄东指,天下皆春”的部分放大,请身边的人帮忙举起来。然后把自己想象为春分时(以北半球为准)的地球,仰头看图片上的北斗星,此时一切正常。接下里向左转90°,我们就变成了夏至时的地球,再抬头看,诶?北斗星还真变成斗柄指南了!如果您看这篇文章时正好在晴朗的晚上,可以出门看看此时北斗星是不是真的斗柄指南。

之后再转90°我们就来到了秋分,并且可以看到斗柄指向西方;最后转90°就进入了冬至,斗柄就指向了北方。通过这个小游戏,大家是不是对北斗星随季节的变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球公转(图源blinklearning,有改动)

除了北斗星,银河也会随着季节发生变化。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也就是中国大部分领土所在的地区,夏季的午夜可以看到最为壮丽的夏夜银河(天鹅座-天鹰座-人马座),此时正南基本是最亮的部分,同时东北边秋夜银河(仙王座-仙后座-英仙座)开始升起;到后半夜,夏夜银河偏西而秋夜银河完全升起。

而秋季天一黑就可以看到美丽的夏夜银河,午夜时秋夜银河完全升起,而后半夜冬夜银河(御夫座-双子座附近-麒麟座-大犬座附近)出现在东南高空,秋夜银河逐渐偏向西北。结合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会不会就是七夕节这样一个与银河有关的传统节日定在农历初秋的原因呢?

到了冬天,冬夜银河位于东南高空且越来越高,秋夜银河逐渐偏向西北并降低,到日出前,冬夜银河逐渐落到西边低空,此时基本上看不到银河了。

而春季是基本上看不到银河的,只有在春末的凌晨才能看到银河从东方升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银河(图源Britannica)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夜空中肉眼看到的星星,除了太阳系的部分行星外,其他基本上是恒星(可以简单理解为像太阳一样会自己发光发热的星体)。这些恒星自己也是会移动的,只不过它们移动的距离与它们和地球的距离比起来小得多,所以短期内我们肉眼难以观察到他们自己的移动。那如果放到长期来看呢?我们重新回到北斗星。

北斗星在长时间内的变化

(图源北斗七星吧 十万年的演变:北斗七星)

原来远古时期的人们看到的北斗星和我们现在看到的并不相同!甚至在五万年后北斗星就逐渐失去了斗的形状,十万年后更是完全成为了新的形状。如果那时候地球上还有人类,会不会给北斗星换个名字,或者会不会有人好奇古时候这七颗星星为什么叫北斗星呢?

言归正传,“倒反天罡”严重吗?在文化意义上或许是严重的,但在自然意义上却是星星运动规律的反映,也指引着人类更加深入地了解广袤的宇宙。

美编:韩雅彤

校对:李玉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