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评论员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上,必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以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安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相关报道见A3版)

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图景日新月异,创新中国的逐梦征程步履坚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擘画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和关键目标,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明确了路线图,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出了殷切希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和世界发展的历史新方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部署推进一系列重大科技发展和改革举措,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科技创新迸发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澎湃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同时提出建成科技强国的目标。

奋进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大道上,我们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科技实力和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在若干战略必争领域实现“后发先至”,为推动国家发展转入创新驱动轨道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嫦娥”探月、“神舟”飞天、“夸父”逐日、中国空间站圆梦,遨游太空的“中国高度”不断刷新;智能高铁跑出全球新速度、“神威·太湖之光”连续4次雄踞“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首、5G加速赋能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国速度”不断提升;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祖冲之号”问世、国际上首次实现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科研“无人区”的“中国广度”不断拓展……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领土幅员多寡而定。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近代史上,中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科技创新风起云涌,为人类社会带来深刻变革和重大影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上,必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以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安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勇攀高峰、顽强拼搏,创新驱动的“中国号”航船必将在新时代航程中乘风破浪,胜利抵达科技强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