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空四军政委王维国带枪见毛主席,事后,主席作出果断指示:“把王维国抓起来!”

王维国为何违反规定,带枪与毛主席见面呢,他的结局如何?

1971年,党中央内部暗流涌动,作为国家的领导人,毛主席的安危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年,看似忠诚的王维国,暗中滋生极端的政治野心,欲带枪行刺毛主席。

王维国,生于1918年,青年时期深受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于1938年6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王维国逐渐在空军中崭露头角,1969年3月,他受命担任空军第四军的第一政委。

在空军第四军的任上,王维国领导部队进行一系列的军事训练和改革,为提升部队的战斗力做出一定贡献。

随着权力的增长,王维国的心态逐渐发生变化,在权力的诱惑下,他产生暗杀毛主席的荒谬想法。

这种思想一旦付诸行动,不仅会对毛主席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更会对整个国家的稳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1971年9月10日,毛主席在王维国、许世友等人的陪同下,乘坐专列前往上海。

专列上布满了警卫,王维国却利用警卫员对他的信任,偷偷藏了一把手枪,企图在列车上实施暗杀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世友的严密防守和高度警惕,使得王维国的计划未能得逞,为维护国家的稳定和毛主席的安全,党中央决定对王维国进行严密的监视和调查。

王维国作为一位资深的政治人物,其政治手腕和人际关系都极为复杂,要想在不引起他警觉的情况下进行逮捕,难度极大。

在得知王维国的阴谋后,毛主席亲自下令,务必将王维国捉拿归案,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执行这项重要任务。

许世友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将领,与心腹将领制定周密的计划,这次行动必须高度保密,不能引起王维国的警觉,还需要调动足够的兵力,确保在抓捕过程中不会出现意外。

许世友分析王维国的可能行动和逃跑路线,王维国作为一位资深的政治人物,其社会关系复杂,可能会利用各种关系进行逃跑,许世友必须提前掌握这些信息,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许世友分析王维国的情况后,秘密调遣兵力,分别部署在王维国可能逃跑的路线和上海的各大要道,同时实施上海禁飞的措施,切断王维国通过空军逃跑的可能。

在兵力部署完成后,许世友考虑如何诱捕王维国,通过中间人王某邀请王维国到锦江饭店包间内详谈。

王某与王维国是多年好友,由他来邀请王维国,可以降低王维国的警觉性。

当王维国毫无防备地进入包间,肖永银及一众警员迅速行动,将其逮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抓捕过程中,王维国试图反抗,在警员们的严密控制下,最终束手就擒。

王维国被捕后,经过审讯和调查,他的罪行得到确认。

1982年,王维国被开除军籍,因在反革命集团中有谋害国家领导人毛主席等罪行,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