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建日报》2024年6月24日第3版

“3820”战略工程为福州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打下了坚实基础,引领福州超常规、跨越式发展。30多年来,福州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2023年GDP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八,荣获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大步迈向现代化国际城市。

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2021年来,福州市检察机关强化政治责任、法治责任、检察责任,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依法起诉各类妨害企业发展、侵犯知识产权、扰乱市场秩序犯罪600多件1200多人,挽回经济损失4.9亿余元,办理涉民营企业民事行政监督案件690余件,5项涉检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居全省前列,为“万亿之城”有福之州高质量发展创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个一”护出信心和预期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福州市检察机关取“法、润”二字,成立“法润榕城”检察服务团队,致力通过“德法并施”,走专业化法治服务保障之路,受到企业欢迎,这已成为助企纾困的秘诀。

一种契合需求的服务模式。2023年2月,福州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傅建飞宣布“两级检察院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民营企业由2022年的100家拓展到200家”,得到企业家的认可。近年来,福州市检察机关围绕落实民营经济平等司法保护,制定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18条检察意见,扎实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打造“十个一工程”。聚焦企业关切,以“一个领导、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企一策、按需定制的服务模式,累计帮助企业解决超标的扣押、刑民交织、追赃挽损、劳务用工等司法诉求130余项。

一支专业精干的宣讲团队。2022年初,“法润榕城”法治宣讲团正式集结。这是一支由《福州市检察机关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提升专项计划》精心培育的20名青年干警组成,汇聚了全市检察机关的精锐骨干。陈琳,全国优秀公诉人,讲授企业合同风险防范,帮助企业筑牢“防火墙”;张婷婷,全省优秀公诉人、调研人才库成员,讲授远离投资融资风险,护好企业“腰包子”……

2024年,为落实企业有呼即应,20名青年干警成立讲师团,培育壮大团队力量。福州市检察机关检察委员会委员、三级高级检察官也纷纷加入宣讲团队,凭借扎实的法律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企业提供涵盖职务犯罪预防、合同风险防范、投资融资风险规避等多方面的专业指导。

一套应运而生的普法课件。近年来,通过“听企声、知企情、解企忧”等社情企意调查问卷,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点单方式,精准收集司法需求,汇聚对外贸易、网络金融等12门课程、200个风险点的“法润榕城”护企普法体系应运而生。2024年,围绕涉台法规比较适用、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生态责任、医疗领域招投标等拓展普法课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法润榕城”宣讲团已走进企业集团、行业协会和工业园区,累计开展“优化营商环境 护航经济发展”“法润汽车城”“法润航空城”等主题普法宣讲200多场,惠及企业单位2000余家。

“三个融合”护出公平与正义

公平正义司法是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福州市检察机关全面履行检察职能,贯通法治服务“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以法治智慧和力量“治病护企”。

融合依法平等善意保护。林某是某快递公司福州某营业部快递员,发现从网络购物时购买带运费险的商品后,拆分退货,再由本人揽件,不仅可以从公司赚取派件提成,还可以赚取取件提成。尝到甜头的林某,伙同10多名同公司快递员利用上述方式骗取提成后按约定比例分成。

该物流公司是一家全国性大型物流公司,有3万多名快递员,一个微小的漏洞就可能引发“蝴蝶效应”。福州市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林某后,引导侦查机关跳出个案、串联挖深挖透,在审查逮捕和审查起诉时,精准监督漏捕漏诉,犯罪事实从1起增至16起,犯罪嫌疑人由1人增至15人,涉案金额由2.9万元增至41万元,并被法院全部认定。

充分考虑到企业用工需求和员工生计问题,经办检察院秉持依法平等善意保护理念,做好双方“沟通桥”“连心桥”。通过证据展示、释法说理,促使涉案的15名快递员认罪悔罪,全部退赔公司损失。目前,企业同意涉案的15名快递员全部返岗复工,复工的快递员也表示愿意以实际行动负荆请罪。在检察机关的建议下,企业还研发了区别内外部员工身份的收件派件系统,有效防止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融合“三个善于”追赃挽损。2022年5月,某制药公司到访福州市检察机关,提出监督有关部门及时发放扣押药品的紧急报告,了解情况后,经办检察院立即依法开展调查核实。

原来,该制药公司是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我国制药领军企业。2021年,赵某某利用担任该公司代理经销商的职务便利,以福州各医院的名义向该制药公司订购药品,到货后实际由赵某某本人控制,伺机进行第二次销售,且未支付货款。2022年2月,政府部门在例行检查中,发现赵某某无药品经营许可证,扣押了价值200多万元的药品,并以涉嫌非法经营罪刑事拘留赵某某。

2022年3月,最高法、最高检《关于办理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经营药品不构成非法经营罪。对赵某某刑事拘留的法律依据发生了变更,案件该怎么处理?

检察官从准确认定事实、正确适用法律、争取最佳效果等多维度对案件进行分析。2022年6月,在检察官建议下,赵某某涉嫌非法经营犯罪案件被依法撤销,同时也对其作出相应行政处罚。同年11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被扣押药品的解封和交接工作,如数返还该制药公司,避免了药品灭失、挽回了企业损失。

融合保护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目前,数字经济对福州经济贡献度超过55%,已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引擎,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活力。

福州本土的某科技公司是国内大型的儿童启蒙产品研发公司,开发出多款热门亲子益智类产品,累计服务全球6亿家庭用户。然而他们研发的益智类产品微信小程序一经推出就被盗版侵权,有些侵权人甚至在小程序中添加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广告。

对此,福州市检察机关精细研究案情,从复制小程序侵权行为的立案标准、实质性相似度鉴定、侵权行为涉及关联罪名区分、电子数据提取程序合法性等问题提出指导和取证建议,推动案件顺利办理,最终帮助企业挽回损失数百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案是全国首例微信小程序侵犯著作权案件,2023年3月获评全国“剑网2022”专项行动十大案件,系福建省唯一入选的典型案例。2021年来,福州市检察机关保护知识产权创新第一动力,办理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30余件,5个案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3个集体获评全国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有功单位、5名干警获评有功个人。

“三个叠加”护出合规和健康

近年来,福州市检察机关坚持依法能动履职,融入社会综合治理,为护航企业行稳致远、推动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叠加企业内部反腐。两年前,总部设在福州市晋安区的一家民营企业,曾因分公司高管陈某某涉罪,加之疏于管理,导致财产被骗,阻碍了企业上市步伐。2023年8月,陈某某因犯职务侵占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案件结了,但检察官并未停止案后“服务”。

“如今,企业如何完善内部监督、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已成为事关企业能否抵御发展风险、保持良好经营态势的关键所在。”经办检察官表示。晋安区检察院组建专业服务团队,深入公司全面梳理其管理制度,研究制发检察建议,指导、帮助该公司进一步堵塞财务管理漏洞,完善内部防腐败机制建设,提升企业合规管理水平。

2023年来,福州市检察机关还与福州大学联合开展企业内部腐败犯罪治理课题研究,编印《民营企业内部刑事犯罪风险防范手册》,从机制上、管理上帮助企业解决可能导致违法犯罪的问题,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助力。

叠加行业规范管理。2022年3月,福州市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马某某等人涉嫌生产经营犯罪案中,发现涉及福清市某公司。承办检察官主动走访该公司,了解到该公司是中印尼“两国双园”重点企业,员工400余人,年销售额2.7亿余元,公司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我们不仅关注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更致力于提升企业依法规范经营的能力,力求从办理一个案件,到挽救一个企业、规范一个行业。”经办检察官说。

同年5月,福清市检察院组织专家对该公司进行了财税制度、环保制度、产品质量管控、安全生产等全方位“体检”,帮助企业完善管理机制,还依托“法润榕城”宣讲团赴“两国双园”为40多家外资企业集中开展“企业刑事风险防控”等主题讲座,助力园区企业合规建设。

2021年来,福州市检察机关结合司法办案,对涉案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合规指引,办理企业合规案件23件,对有关企业和当事人依法作出宽缓处理,其中5家规上企业重获新生,避免办了案件、垮了企业、失了就业。同时,深入分析发案原因、安全隐患,找准企业管理风险点和制度薄弱点,发出检察建议50余份,推动行业治理、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其中多份检察建议获评全国优秀检察建议。

叠加社会综合治理。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登记便利条件,注册“空壳公司”从事电信诈骗、虚开发票、骗取贷款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2023年,福州市检察机关坚持“数字检察”赋能,聚焦“空壳公司”问题,研发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碰撞、梳理各类“空壳公司”监督线索300多件。目前,已促成职能部门在全市吊销清理“空壳公司”40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福州市检察机关积极延伸办案职能,发挥在推动源头治理、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向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书》6份,提出加强对公司注册、经营巡查、联合惩戒等工作力度,促进提升“空壳公司”治理监管质效。其中台江区检察院制发全市首例关于“断卡行动”督促金融监管部门履行行政检察建议案,获评全国百优行政检察案件。

“这几年,福州市检察机关充分运用法治力量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护企不仅有温度,更有力度,让企业家倍感安心、增添信心。”福建省人大代表、福建得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郑时奋说。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