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养老又有新探索。6月24日,平安居家养老与三亚护理职业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未来将在管家人才培养输送、护理服务商委托培养以及旅居养老创新实验项目等领域展开合作。这意味着,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再添新模式和新标杆

南都湾财社记者在会上了解到,“9073”是中国老年人养老模式基本构成,即90%以上的老年人会选择居家养老,有7%依托社区养老、3%依托机构养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超过4400万,这个群体对于居家养老康复护理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但是,护理事业发展还存在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护理服务获取不够便捷、服务人员教育水平不高、培训不足、服务品质参差不齐等痛点依旧突出。

本次产学牵手如何解决居家护理服务难点对此,三亚护理职业学院董事长王云霞解释,本次战略合作,规划了双方在医疗健康养老服务领域的多项内容。据介绍,双方将在管家人才培养输送、护理服务商委托培养以及旅居养老创新实验项目三大方向发力。三亚护理职业学院将依托其教育资源和人才储备,与平安共同规划和实施居家养老管家人才培养项目,提供培养管理经验支持;并在课程开发、在线教育平台建设、职业教育等领域,发挥学院自身专业优势,与平安联合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双方将共同建立一个高效的人才交流和服务平台,协力促进居家养老产业、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平安健康董事长兼CEO李斗称,此举是中国平安继发布居家养老“护联体”“住联体”后,在产学联合共建方面的又一次创新。希望双方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为我国居家养老护理领域输送更多专业人才。

据记者观察,在老龄化深度演进的趋势下,中国平安目前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早在2022年,平安推出“平安管家”养老品牌,正式切入“保险+居家养老”赛道,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居家养老建议解决方案。在老人普遍关注的康复护理领域,平安深化和产学研等合作伙伴的联动,在行业标准输出、服务提质增效等方面持续攻坚。

去年10月,平安推出了居家养老“护联体”模式,携手北大医疗康复医院参与起草康复护理团体标准,以明确居家康复护理服务机构、服务人员、服务流程及服务内容,推动行业发展。

来自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2.96亿,老年人口基数大,银发经济如何开启新蓝海?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1号文”,《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成为我国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作为中国平安的掌舵人,马明哲也有明确表态。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不久前,马明哲在《人民日报》发表《助养老事业产业发展 写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署名文章。马明哲认为,要满足老年群体多元需求,提升医疗养老服务保障水平,目前面临多方面挑战:一是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刚刚起步;二是传统保险产品养老配套不足,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要;三是医疗资源供需矛盾仍然存在,医护人员、护理人员数量存在缺口;四是基层医疗资源尚未充分利用,成熟的分级诊疗、家庭医生体系尚待培育;五是医养服务标准有待完善,行业标准有待细化、完善。

破题养老金融,马明哲阐释,中国平安积极发展养老金融,将发挥“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优势,打造四个平台,构筑养老金融大生态,助力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马明哲呼吁,社会各界需要下大气力解决实现老有所养的难点、堵点,以创新优化养老服务增进老年人福祉。

据记者观察,上述养老金融战略从财报数据上也有所反映。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平安营业收入为2455.69亿元,同比减少3.2%。不过,其中的寿险及健康险等核心业务呈现增长态势

就在5月底中国平安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联席CEO郭晓涛坦言,目前公司寿险改革的成绩相当好,但改革没有完成时,平安将持续深耕打磨各渠道的高质量转型之路,深化医疗养老战略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