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我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各方中共领导人齐聚一堂。

其中热河省委副书记谭余保,再次和新四军代理军长陈毅碰面,两人相见时,紧紧地拥抱了对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人的再次碰面,不仅是故友相聚,而且还算是“仇家”相见。两人回忆当年的往事,聊得正开心的时候,谭余保突然不好意思道:

还记得当年那件事吗?我差点枪毙你!

“记得哩!哈哈······那事情想忘记都难。”

周围的人一听,连忙凑了过来。

“啥子?还有这样的事呢?快讲一讲!”

“是的,讲讲!”

陈毅挥了挥手,看向谭余保:“讲讲?”

谭余保点了点头。

“当年,其实是这样的……”

(1)前景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之后,中央红军主力便开始了长征。而当时也并不是所有的红军都进行了大转移,比如,当年整个湘赣苏区,还有3000余人留在原地。

当然,这些人一部分是没法随军行动的伤员,另一部分则是中央留下来坚持武装斗争的游击部队。

平心而论,当年这些人留下来危险极大,但正是当年的岁月,也正是那个时代的人,他们甘愿留下,在艰难的时刻执行命令,承担责任。

虽然敌人数量巨大,但是留下来的游击部队,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公开与隐蔽、灵活机动等游击战术,让红军得以和敌人对峙下去,很快,在湘赣地区,湘赣省苏区“三巨头”打出了名声。

(中共湘赣省委书记陈洪时,湘赣省军区司令彭辉明,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谭余保),

不过敌强我弱的形势,这个客观事实,终究是改变不了,所以留守的部队很快遭受了敌人的疯狂围剿。

曾经在南方八省建立的14个游击区的红军部队,到了1935年,变得寥寥无几,而湘赣苏区的红军,这个敌人重点“照顾”的对象,更是损失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文献记载,到2月底,湘赣苏区的红军战士只剩下800余人。而且更加致命的是,湘赣苏区游击“三巨头”只剩下一位。

湘赣军区司令员彭辉明,在突围中壮烈牺牲,而省委书记陈洪时的公然叛变,让本就摇摇欲坠的形势,雪上加霜。

所以,当时整个湘赣苏区的斗争压力,全部压到了谭余保的身上。

谭余保是湖南茶陵人,1926年就参加了革命,算是老同志了。在那段艰苦的斗争时期,他历任过区委书记、苏维埃政府主席等大小职位。

更加难得的是,他在革命队伍里,算是少有的“文武双全”。

早些年间,他就把茶陵地区的农民运动,弄得有声有色,而且他是心里向着革命的。

当年他有个为富不仁的亲姑母,常常欺压底层人民,丧尽天良的事情,她没少做,当时谭余保是乡农协委员长,很多百姓以为他会因私情,对他这个亲姑母网开一面。

但谭余保铁面无私,坚守自己的信念,坚守革命的原则,按照广大穷苦农民的要求,大义灭亲,处置了自己的姑母。

当时,这事情沸沸扬扬,很多人都知道了,茶陵有个叫谭余保的“真革命”。

在政治上,谭余保有领袖气质,毛主席曾评价他道:“中国真正的农民领袖”;而在疆场上,他也是一名难得的虎将。

谭余保武功高强,早年间,他和开国上将许世友齐名,当时还有一个所谓的“南谭北许”之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1年5月,红七军军长张云逸,与国民党湘东独立师三营,在茶陵尧水的将军山,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一时间,血肉横飞,极度惨烈。

正在两军胶着之时,谭余保奋勇支援,他带着人数并不多的茶陵游击队积极参战,冲击敌人的阵型,使得红七军战士的压力有所减少。

后面,他更是带着敢死队队员,奋勇拼杀,为战斗打开了局面。

在战争僵持的过程中,谭余保又发动茶陵人民抬伤员、送衣送食,大大地鼓舞红七军的士气,

除此之外,1934年红六军团西征突围的时候,谭余保又主动筹集人力、物力,优先满足红军主力的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他就帮助红六军团补充了千余人,而且为战士们筹集到了大量的粮食。

红六军团出发的时候,每个战士都至少配带了20斤粮食。

不止这样,他还发动了苏区内的所有妇女,为红军缝补衣服、编织鞋子,还有采集了应对各种情况的中药。毛主席等一干领导人知道这件事情后,都说他胸怀全局,是无私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所以,虽然在最危机的时刻,谭余保承担了湘赣苏区,与国民党部队斗争的全部压力,但以谭余保的能力,他是能做好这一切的。

而后,历史也证明了。

(2)闹误会

在革命红旗将要倒下的关头,谭余保果断地通知四散的同志,集中到茶陵附近的棋盘山。

还是那句话,无论前面有多大的苦难,只要在一起,就能挺过去!团结就是力量!

谭余保首先召开了党会,揭发了陈洪时等叛徒的罪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面他在会上,分析了湘赣苏区当前敌强我弱的形势,谭余保提议,在与上级断绝联系的情况下,应该撤销原有机构,进行重新构建,以适应艰苦的斗争时期。

而且必须要严格执行“保存力量,以待时机”的战略方针,绝对不能擅自出击。

后面大家又集思广益,纷纷发言,会议结束后,谭余保起草文件,将所有重新制定的政策,分发众人。

从后世的眼光来看,正是谭余保力促的这次棋盘山会议,结束了湘赣边界革命斗争长达一年的混乱局面,同时,这次会议,也是湘赣边界革命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会议开完了,谭余保等人定下的计策,也开始了运作。

首先,部队中最先开展的宣传,便是反动摇、反叛变的教育,在谭余保看来,陈洪时等人叛变的影响,丝毫不亚于部队打了一场惨烈的败仗,所以他必须要抓紧这方面的教育。

所谓人心难测,而猛于虎,便是这个道理了。

第二,面对国民党“分进合击”和“篦(bì)梳”的战术,谭余保让剩下的部队,以武功山为依托,以相邻地区作为回旋,开展隐蔽游击战争。

坚决隐蔽分散,坚决不死打硬拼,谭余保觉得,这是当下稳住局面,最好的办法了。

第三,就是在执行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时,一定要和群众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所有的红军部队必须积极宣传,号召边区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坚持斗争。

而这些计策,也很快起到了它们的作用。

谭余保先把散落在湘赣各地的红军以及游击队,统编为3个大队,分别破袭了敌人的催粮队,让敌人围剿的脚步慢了下来。

而后谭余保又亲自出马,带着新成立的锄奸队,把几个叛徒给惩治了,后面又紧接着,拉起了“白皮红心”两面政权,以取得斗争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相对于之前的政策,也有了一定的变化,比如说之前,红军“没收地主土地”的方针,在谭余保的改变下,变成了允许地主收取一定的租息。

针对上述的经验,谭余保也及时把成功的方法,推广到其他地方,截止到1936年3月,湘赣等地的游击队先后在严田、洲湖等地,取得了多次战斗的胜利,湘赣边游击根椐地,总算是稳定了下来。

同时,在谭余保的领导下,根据地给地的中心县委也恢复了党的组织,苏区革命根据地,开始有了“生机”。

不过,正是这个时候,谭余保却和中共领导人陈毅闹了“误会”,而且谭余保还差点枪毙了陈毅。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