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6月24日,四川资阳乐至县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4年上半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封面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当地在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等方面实现持续向好、稳定提升。

据乐至县政府相关负责人通报,1—5月,当地4个国省考核断面实现达标率100%、优良率100%,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和乡镇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闻发布会现场。

截至6月23日,乐至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65天(同比增加24天),优良率94.3%(同比提升13.3%),综合指数3.42(同比减少13.4%);主要指标PM2.5浓度为28.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9%),PM10浓度为6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6%),O3浓度为1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5%);在全省193个区(县)中排名109位(同比上升19位),居全市第一。

同时,1—6月,乐至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可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为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及风险管控率为100%。而根据声功能区一、二季度噪声监测数据显示,乐至县城建成区7个声功能区环境噪声昼间达标率均为100%,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成绩的背后,是当地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

乐至位于沱江与涪江的分水岭上,在重点攻坚提“水质”方面,当地全面制定五项清单,确定重点管控区域、污染指标、污染源,进一步明确河湖治理和管护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乐至县流域各级河长开展巡河9600余次,召开现场会议200余次;制发《乐至县水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考核办法》等文件,每年投入800万元对县级河流、县域内244个村(社区)进行考核,县级分段考核断面水质改善率达71%;强力推动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重点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污设施集中排查整改三大专项行动,对加密监测超标断面精准溯源,科学治理;构建生态治理屏障,启动实施乐至县琼江河生态修复、乐至县小阳化河尾水湿地建设、索溪河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项目,打造人工湿地21800㎡、生态沟渠13.6公里等,有效削减入河面源污染;建设生态缓冲带等设施,从流域起源、中段、尾端全方位消减内源污染负荷,提升重点流域自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