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高敬)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天威24日表示,今年入汛以来,部分流域连续出现强降雨,引发了洪涝和地质灾害。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汛期环境安全工作,对汛期环境监管和突发环境事件应对作出安排部署。

在生态环境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李天威介绍,今年生态环境部专门印发文件,部署相关工作。

一是加强各类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各地确定本行政区域汛期重点关注断面和饮用水水源,识别断面汇水范围内影响水质以及饮水安全的主要污染源,聚焦重点区域、行业、企业,加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监管,深入排查垃圾、秸秆、污泥、畜禽粪污等城乡面源污染防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运行、入河排污口和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以及“一废一库一品”(危险废物、尾矿库、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强化问题整改。

二是做好汛期风险的科学研判。各地要对重点关注断面及饮用水水源开展加密监测,对汛期污染强度高值断面和存在风险隐患的饮用水水源及时预警,对水质出现异常波动的,迅速采取有效处置措施。

三是严格落实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制度。生态环境部对加强重大敏感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工作进行部署,进一步明确1小时报告、现场直报、并行报告等三项信息报告制度,做到重大敏感突发环境事件即知速报、该报快报和应报尽报。

四是及时妥善科学处置汛期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目前,生态环境部常备3支环境应急队伍,对重大敏感突发环境事件,赶赴现场指导应急处置。

五是要求各方切实承担起责任。企业单位落实主体责任,针对极端天气等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完善隐患排查工作制度,建立台账并及时整改。政府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制定风险防控工作方案,组织专家开展帮扶,提升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