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1年,200多名乌克兰专家来我国找工作,做出巨大贡献后,竟然不愿意离开。
这批专家全是世界顶尖工程师,我国第一艘航母就出自他们之手,美国为了招揽他们,甚至开出了每个月5000美元的天价薪资。

但乌克兰专家并没有去美国,反而来到我国发展,直到多年后,他们还留在我国,根本不打算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克兰专家为什么不愿意回国?他们现在究竟过得怎么样?

点个关注,一起揭秘200名专家来华之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200名专家来华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和乌克兰就此分家,偌大一个苏联留给它们的只有巨额债务。

其中俄罗斯承担了一部分,乌克兰也背上了不少负债。

解体初期,乌克兰的处境是十分悲惨的,但在西方国家眼里,它却成了嘴边的一块肥肉。

乌克兰当时的军事实力有多强呢?

它几乎继承了苏联所有的军工厂,各种先进武器甚至比西方强国还厉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是乌克兰境内,就有300多万从事军工制造的职工,军事工业企业更是高达3000多家,专门为国家提供装备的企业还有700多家,生产部门丰富,技术水平无比高超。

从陆军到海军、空军,从潜艇到火箭、再到装甲车,几乎每个种类都囊括进去,更夸张的是,乌克兰这些工厂的水准,极大部分都处于世界前列。

放眼乌克兰,军工制造业可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放在90年代,还没有哪个国家有这种实力。

换句话说,谁和乌克兰合作,谁就掌握了世界顶尖军工装备。

与此同时,乌克兰也在拼命向外界抛售军工技术,夸张到哪种地步呢?

不管是工厂还是装备,或者是顶尖军工专家,乌克兰都在低价抛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还在的时候,这些军工专家工资可观,地位极高,但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的工厂已经留不下他们,他们只能被遣送回乌克兰。

而乌克兰也没有经费继续供养他们,大批工厂需要资金周转,乌克兰连基本的债务都还不完,更别说养这么多工厂和专家。

为了回本,乌克兰只能“变卖家产”,一艘航母甚至只需要2000多万就能买回家。

连航母都能卖,军工专家更是不值一提,在乌克兰境内,这些专家的待遇是很不好的。

乌克兰军工企业倒闭的倒闭,歇业的歇业,之前广受尊敬的专家不再被人哄抢,反而成了街头的无业游民。

他们根本无处可去,有人打算在乌克兰再就业,可当时的乌克兰自身难保,各行各业都过得尤其艰难,根本没有那么多岗位可供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乌克兰已经不再仰仗军事,这就导致军工岗位极度减少,大批专家被裁员,这一工种不再被乌克兰所需要。

很难想象,一批世界顶尖专家,竟然沦落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

在90年代的乌克兰,有的专家甚至连面包都买不起,整个处境简直可以用凄惨来形容。

看着这批专家受苦受难,远在千里外的西方国家却笑得合不拢嘴,专家的处境越艰难,他们的机会就越多。

乌克兰专家在国内找不到工作,西方国家便抛出橄榄枝,承诺给出高昂的工资,每个月薪酬甚至达到了惊人的5000多美元。

90年代的5000美元简直是一笔巨款,没人能拒绝这样优厚的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奇怪的是,真正去西方国家就业的人却很少,还不到100人,反而是我国迎来了大批专家,光是1991年,就来了200多位军工专家。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乌克兰专家为何放弃优渥的条件,选择来我国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 来华原因

苏联解体后,上千名军工专家无处可去,留在乌克兰只能生活在贫困中,他们最好的去处,就是俄罗斯和西方国家。

乌克兰专家先是准备去俄罗斯就业,可俄罗斯不需要这么多专家,推来推去,真正去往俄罗斯的人竟然只有70多个。

见状,西方国家坐不住了,他们开始哄抢专家。

只要是乌克兰小有名气的专家,西方国家都会给出丰厚的报酬,每个月工资高达5000美元,另外,还会配备干净明亮的宿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点难以拒绝,西方国家承诺,只要军工专家愿意为他们效力,他们甚至可以派人专门来接送,从乌克兰到西方国家,这些军工连赶路都不需要操心。

5000美元是什么水平?

这群专家在乌克兰工作绝对拿不到这么多钱,放眼全世界,5000美元也是最高的薪资水平,没有哪个国家出的钱能超过西方国家。

按理说,工资可观,工作环境好,这批军工专家肯定会选择去西方国家就业。

但现实却大大相反,去西方国家工作的专家少之又少,反而来我国工作的专家是最多的。

足足有200多名军工专家来到我国,并且这批人全都是世界顶级专家,有我国第一艘航母的设计师——巴比奇、世界一流焊接专家——郭瑞、以及世界最大运输机的设计师——金琴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批专家来华后,西方国家完全不敢相信,在他们看来,我国给出的报酬绝对没有他们高,待遇也没有他们好,为什么专家要选择我国而不是他们呢?

原因很简单,西方国家给出的优渥待遇都是有条件的。

所谓的5000美金高薪岗位,也只是前几个月的薪资,等到专家在西方国家定居后,这些薪水就会逐渐下降,久而久之,专家的吃住水平也会降低,这是乌克兰专家不愿意看到的。

另一方面,就算西方国家真打算支付5000美金的薪资,这笔钱也完全不够专家使用。

西方国家消费水平高,物价虚高,5000美金要不了多久就会花光,到时候专家们依旧赚不到钱。

再来看我国,我国究竟给出了什么条件呢?竟然能打动这批世界顶级专家?

我国提供给专家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我国给不出西方国家那么高的工资,这是实话,但我们提供给专家的条件却是一样不差。

在陕西省,我国专门划出了100多平方公里来修建厂区,而生产区主要面对的就是这群专家。

厂区的风格不是传统的中式风格,而是按照乌克兰的建筑来仿造,给专家们制造出一种“回家”的感觉。

这对在乌克兰流离失所的专家而言,是相当难得的。西方国家不能给他们的,我们全都能给。

其次,为西方国家效力,专家完全没有自由,西方国家生怕专家窃取技术,时刻都在防着他们,就算做出了卓越贡献,也得不到晋升和肯定。

这就导致专家在工作时,很难接触核心环节,对顶尖专家而言,这无疑是一种不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我国就不一样,我国不仅能提供乌克兰风格的厂区,还能提供无条件的信任。

在技术团队里,外来专家可以担当领导者,甚至可以组建自己的团队,只要能助力我国军工事业发展,他们几乎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最后,我国完全是把外来专家当自己人看待,平时在工作岗位上,他们接触的全是温和谦逊的中国人,久而久之,这些细节便打动了乌克兰专家。

因此,就算西方国家给出再高的筹码,也吸引不了乌克兰专家,他们拖家带口来到我国,我国也热情接待了他们。

为了回报我国,这批专家将全部心血都灌注到我国军工事业里,到了几十年后,他们甚至在我国长时间定居,中途完全不打算回乌克兰,还有人甚至准备在中国安享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不禁让人怀疑,我们究竟给了专家们什么好处?竟然能让他们流连忘返?

这批专家在我国到底过得怎么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 专家结局

这批专家无疑是我国军工事业的开辟者,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到来,我国军工事业才能突飞猛进。

第一艘航母横空出世、我国焊接研究院、军工运输机制造,全都离不开这批专家的贡献。

到了今天,这批专家已经来到中国30多年,普遍专家年纪也不小,已经到了退休的时间,可他们却坚持不回乌克兰,反而选择要在中国养老,甚至还有人要求子孙后代都在中国生活,完全是一副扎根于我国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群专家之所以坚定选择我国,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我国给出的待遇实在是太好了。

我国第一艘航母的设计者——巴比奇,他原本是乌克兰的军舰工程师,来到中国后,他主动学习起了汉语,如今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巴比奇早些年在苏联就业,苏联总共有3代航母,其中都少不了巴比奇的设计。

瓦良格号就出自巴比奇之手,1985年,瓦良格号开始建造,一经建成,这将是震惊世界的一艘航母。

然而到了1991年苏联解体,瓦良格的建造只能被迫停工,俄罗斯不愿意继续造航母,乌克兰也没钱修建。

皮球被踢来踢去,瓦良格工程只能被搁置下来,到了最后,这艘世界罕见的航母甚至成了一堆破铜烂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瓦良格常年停留在港湾,经过风吹雨打,外表早就锈迹斑斑,西方国家甚至看都不看他一眼,就算乌克兰想变卖瓦良格号,也根本卖不出去。

曾经的世界级航母,如今沦落成废铁,对于设记者巴比奇而言,他的内心是很痛苦的。自己的国家不重视瓦良格,也不重视像他这样的军工专家,唯独我国给了他安身之所。

更让他不敢相信的是,这艘原本废弃的瓦良格航母,最后竟然被我国买下,随着瓦良格被运回我国,巴比奇奇迹般地再次见到了他的得意作品。

那一刻,巴比奇热泪盈眶,他从未想过,时隔20年,竟然还能再次见到瓦良格号,为此,巴比奇发誓要继续改造瓦良格号,这是他的得意之作,也是我国的第一艘航母。

2011年,瓦良格号试水成功,举国欢庆的同时,巴比奇也下定决心,他要长久居住在中国,继续为航母事业效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开巴比奇之外,世界一流焊接专家郭瑞也选择留在中国。

2020年,郭瑞已经在我国斩获多项荣誉,他和巴比奇一起,都在为我国航母事业做贡献,他的焊接技术,更是被我国利用得淋漓极致。

不仅如此,郭瑞还打算在广州定居,后来偶然机会下,他去到杭州参观,一到杭州就被迷住,郭瑞打算带家人在杭州安家。

1991年,总共有200多名专家来华,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都选择留在我国,其中还有人拿到了我国的永久居住证。

对于这批顶尖专家,我国给出的待遇是很好的,他们在我国完全能过上后顾无忧的日子。

当然,也有少部分专家选择回国颐养天年,他们的结局就有些令人唏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专家走在大路上莫名遭到殴打,调查结果显示,他仅仅是因为被认错了人,所以就平白无故挨了一顿打,警方介入后,也没有给出相对公平的处理。

而这位受害的专家,竟然是世界一流的军工专家,也是苏联曾经引以为傲的财富,这样一位难得的人才,竟然不被重视起来,反而还遭到了如此不公的待遇,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对比不同专家的晚年,不难看出,我国对外来专家是十分周到的,也正是因为我国的待客之道,上百名专家才愿意留在我国效力。

真正留住他们的不是金钱,也不是强权,而是我们刻在骨子里的礼貌和尊重。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