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朱敏彦

最近,无意中翻看两本公务员考试辅导用书,对“谁是中国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两本书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一说是林则徐,另一说是魏源。我认为都不对,从时间和贡献上来看,徐光启才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徐光启纪念馆内矗立的徐光启像

徐光启,何许人也?你知道“点、线、面、直线、曲线……”这些几何术语是谁翻译的吗?你知道红薯是谁在全国推广的吗?你知道现在仍在沿用的传统历法是谁主持修订的吗?你知道是谁十分重视学习西方军事科学技术,力主引进西方的红衣大炮吗?答案就是徐光启,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上海人。

胸怀报国之志的徐光启学习利用西方科技富国强兵,拯救祖国。他依据意大利人利玛窦的口述,用了一年多时间,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翻译的出色程度为后人所赞誉,梁启超评价此书时说:“字字精金美玉,是千古不朽之作。”其中,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三角形、四边形……这些数学课本上耳熟能详的数学术语,都是徐光启在400年前定下来的,不但在我国沿用至今,而且影响到日本、朝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刻几何原本序》

17世纪初,江南地区发生水灾,徐光启积极推广福建一带从外国引进的一种高产农作物甘薯,获得丰收,并将种植心得编成小册,发送乡邻。他还利用地窖保温技术,成功地将这一高产农作物品种介绍到严寒的北方,沿用至今。后来,他将积累多年的农业资料“系统地进行增广、审订、批点、编排”,这就是著名的《农政全书》。这部农业科学的伟大著作总结了我国历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是我国古代农业方面的集大成之作,凡关于农业及与农业有关的政策、制度、措施、工具、作物特性、技术知识等,应有尽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光启《农政全书》手稿

在天文历法上,徐光启会通当时的中西历法,主持编译了《崇祯历书》。依据《崇祯历书》来预测日食,误差在半刻钟之内,其精密程度要比以往的历法高得多,已经赶上了当时西方最先进的水平。我们现在用的“农历”,就是在《崇祯历书》的基础上修正而成的。新的历书还引入了“地球”的概念,引入了地理经纬度的概念。徐光启还利用望远镜观察天象,在我国第一个说明了银河是由无数远星组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崇祯历书》(复制品)

徐光启不仅是一位天文学家、农学家,也是一位军事家。在他幼年时期,家乡一带屡遭倭寇蹂躏,因而他从早年起就关心兵事。他十分重视学习西方军事科学技术,力主引进西方的红衣大炮,训练火器营。徐光启还对火器在实践中的运用,火器与城市防御,火器与攻城,火器与步、骑兵种的配合等各个方面都有所研究。徐光启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军事技术史上提出火炮在战争中应用理论的第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光启参与火器演放的圣旨(复制品)

徐光启的所思所想、所行所践,尽管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学习西方,但他在中西文化交流上采取的却是“温和主义”路线。徐光启并不认为学习西方的长处就会毁灭自己的文化,而是认为只有中西文化贯通才能超过西方,因此主张平等的文化交流。他中西合璧的开放精神、殚精竭虑图自强的奋斗精神,将永远昭示后人不断进取!

注:本文选自“颂宗师风范,承经世之志——纪念明末爱国科学家徐光启诞辰450周年国际研讨会”文集《徐光启:放眼看世界的先驱》,作者系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和地方史志年鉴编纂领域著名专家。

作者:朱敏彦

编辑:宁平英

校对:耿洁玉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