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个新名词,小学生期末考试高考化。

01

有家长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说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在期末考试复习期间天天做卷子,一天做一摞,卷子做到手疼,这简直就是小学期末考试高考化。

想象一下,一个个小小的身影,在书桌前埋头苦写,小手握着笔快速移动,一张又一张的试卷从打印机中缓缓吐出,仿佛无止境的任务。

有的小学生甚至因为长时间写字,小手都磨出了茧子,让人看了心疼。

我看着我右手中指上的茧子陷入了沉思,我也不记得这个茧子是小学,还是中学出现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小学生期末考试前疯狂做卷子的行为,有家长认同,有家长反对。

反对的家长觉得,孩子期末考试前太累了,每天回家就是埋头做题,小手都写得有些变形了,让人看着心疼,每天除了写卷子就是改卷子,不就是个小学期末考试吗,没必要搞得这么累压力这么大。

甚至有家长担心孩子的身心健康,选择暂时让孩子逃离这个“考试漩涡”,给孩子在期末考试前请假,少做一些卷子,让孩子有机会喘口气。

认同的家长觉得,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提前让孩子适应考试没什么不好。谁小时候不是这样过来的,现在不是也挺好吗?

而且啊,小学基础打不好,到初中一下子多那么科目,孩子更适应不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家长觉得孩子的卷子做的不够多,还针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又搞了很多套妈妈牌作业,让孩子继续在题海里遨游。

小学生的期末考试,有必要搞得这么正式,刷这么多题吗?

02

话说回来,不同地区和不同小学之间的教育方式和理念真的存在天壤之别。

比如,以教育内卷闻名的江苏,据说小学生的学业压力就相当大了,小学生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每天的学习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

在网上看到有家长贴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语数外三科都95分以上了,在班里还排倒数。

没看IP地址之前想,这家长莫不是在变相晒娃,名为吐槽实则炫耀?一看IP地址在江苏,顿时觉得家长的焦虑有点合理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是天津的家长这样吐槽,大概率会被评论区的唾沫星子淹死。

天津的减负可不是吹的,除了小部分学校没减得那么彻底,大部分小学都是非常快乐教育的。

一二三年级的期末考试都不叫考试,叫闯关,生怕叫考试吓到低年级的孩子。

四五六年级开始正经考卷子了,生怕孩子考试累坏,总共就考语数外三科,还只在上午考,下午就放假休息,期末考试战线拉得比中考都长,主打一个劳逸结合。

不过啊,这样轻松的教育方式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有些孩子,因为小学阶段过于轻松,到初中突然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很难适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么看下来,不管小学是高考化,还是快乐化,都会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有好有坏。

小学阶段学习抓得紧的,会更适应初中高中生活,知识也学得扎实,基础打得好,但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多了,用在娱乐、其他兴趣上的时间就会少一点。

小学阶段快乐教育的,知识可能掌握得没那么完美,到中学会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小学阶段玩得快乐了,学习可能就差点意思。

至于哪个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03

我是觉得啊,大环境的卷或躺,是家长个人难以改变的。

但是,作为家长,在追求考试分数和应试能力的同时,不应该忽视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和分数,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兴趣、特长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需求。

有的孩子天生就对学习充满热情,他们喜欢探索新知识,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

对于这样的孩子,他喜欢学习,喜欢卷,那就给他提供条件继续,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挑战自己。

而有些孩子可能对学习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他们在其他方面有更出色的表现,比如热爱体育,热爱音乐。

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迫他们学习,而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和空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确小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考高分吗?还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显然,后者更为重要。

小学是孩子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孩子能考高分固然好,但也没必要为了高分牺牲掉一切,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不管外面世界如何卷,如何躺,我们不要盲目地跟随潮流,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

像网上流传的“小学考不了100分就完了”之类的言论只会徒增焦虑。

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孩子是否进入了学习状态,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有这样,孩子们在未来的学习中才能持续发力,取得更好的成绩。